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幼儿园游戏中的科学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儿园游戏中的科学

发布时间: 2021-02-14 14:21:57

❶ 讨论:离开了科学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还是高端园吗

一、科学探究与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的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①]所以科学探究既包括科学家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包括学生在学校中运用科学家探索科学所运用的手段、途径所进行的科学学习。但必须明确的是幼儿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那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应能有效保持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与艰辛,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幼儿从出生时起就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摸摸这,动动那,还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充满了对世界的疑惑与惊奇,难怪人们这样说:“幼儿像科学家”。的确,“幼儿在每一方面、每一个领域都像科学家一样……与科学家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特质——实验、好奇心、创造性、理论建构与合作等同样也是幼儿所具备的特点。”。”[②]然而,幼儿毕竟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点,把握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刘占兰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儿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的三个不同点:[③](1)幼儿探究的热情与科学家一样强烈;(2)幼儿自由探究的程度低于科学家的探究;(3)幼儿探究的每一环节在程度上都异于科学家的探究。幼儿只是简约地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幼儿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还有一个核心的区别,即是幼儿的探究中有浓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学与想象、真实与虚渺等的并存。“儿童的科学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纯客观的科学。他的主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头脑中的世界是诗意的、童话的世界。科学教育并不是把诗意和童话从儿童的生活中驱除出去。实际上,科学教育也难以做到这一点,……要求儿童像现代社会中的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揠苗助长。”[④]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表白:“我劝告低年级老师说,给孩子们教比例、透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⑤]因此,幼儿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认识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是我们把握与分析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与前提。二、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理念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灌输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而是幼儿 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建构的有机结合。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的指导下,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典型或复杂的科学问题入手,通过幼儿主动的探究,通过设计开放性、或生活性、游戏性的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质材料及与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断的感受中,有所获得(科学知识经验),有所体验(体验科学的神奇、伟大,激发好奇、探索及热爱科学之情),有所发现(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理解并形成一些关键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实现对传统学科取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超越,以及对幼儿主体的尊重,根本在于承认与强调幼儿的科学独特性。这实质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与结果内在统一实现的前提。(一)幼儿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幼儿从一出生就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而且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们也是越来越由依靠成人的帮助而逐渐发展到更加独立和自主,变得有能力逐渐主导自己的行动、对自己逐渐自信与认同,并渐渐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的意识。所以幼儿探究科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与能动的过程。科学学习应从幼儿的日常已有的科学经验出发,提供他们直接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的观察、操作、实验、测量、记录、交流等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协助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比幼儿单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灌输更有效的多。幼儿尽管年龄小,但他们更希望老师能鼓励并发现他们的成就,更希望老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二)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并让幼儿充分感受与体验,有所发现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向幼儿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强调幼儿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质材料,使幼儿“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此要明确的是,科学学习强调探究为核心,意味着我们更为关注幼儿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带给他们的感受、体验与发现。也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强调的,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探究过程中,幼儿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建构的经验也不同,对一些科学现象与科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这些体验与认识的不同才构成了探究过程与静态科学知识习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儿在探究中、在经历中理解了科学,理解了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了科学的真正涵义。而且,科学发现的成功与喜悦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曾这样强调:“儿童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具自己的理论。在低年级就应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经历,开始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这一点很重要。”[⑥]这意味着幼儿科学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而这恰恰也是我们所强调的。( 三)注重幼儿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形成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仅关注幼儿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科学、科学与技术等内容范围内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更为关注幼儿的一些科学概念、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获得生命世界关于动物、植物、人体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着重于幼儿对“生命体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动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和食物。而植物则需要空气、水分、养分和阳光。只有当环境满足其需要时生命体才能生存下来。理解生命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再如,当幼儿探索了有关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后,不是要求幼儿仅仅知道力的不同种类,如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为关注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与形成:“可以通过推或拉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变化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相关。”总之,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具备丰富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某些关键科学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与之相关的科学概念与观念。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幼儿由于主体发育水平的制约,其探究发现更具幼儿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幼儿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在认识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倾向,他们不会也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幼儿在认识客观现象、解释科学事实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观想法与客观的事实,甚至无视、歪曲事实。如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这样解释“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是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灵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幼儿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幼儿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物万事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所以在认识事物时,往往物我不分,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这就是幼儿意识中的“泛灵化”心理。这种“泛灵化”心理使得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赋予万物以灵性。如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了小鸡与小鸭的脚爪,并尝试分析为什么小鸭子会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水时,很多孩子这样解释道:“小鸭子能游泳是因为它勇敢,小鸡不会游水是不勇敢。” 3.思维的直觉、非逻辑性。幼儿的思维虽然开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其思维仍带有直觉性。他们在分析客观事物、科学现象时往往不能抓住本质,对事物及关系的认识与解释只是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或想象来进行,而且明显具有自我中心倾向,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解往往缺乏逻辑。如老师在与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时,孩子们解释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没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觉可不行”,“因为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不能只照一个地方。” 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事物及其现象的解释往往受其认知特点及思维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学性”,即人们所说的“天真理论”(朴素理论或幼儿的科学)。所以尽管有时幼儿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一些客观的依据,但他们似乎很难打破他们原有的“理论”,故其探究、体验基础上的发现,包括科学的概念,会表现出浓厚的幼儿特点,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有所不同,否则这些概念的掌握与形成过程必然也是幼儿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这样就又会使幼儿的学习再次回到学科取向的巢穴。这也是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精髓所在。(四)强调科学学习活动的开放性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是开放的活动。这种开放性最为根本的是幼儿探究的开放性,它决定了幼儿的科学学习不是禁锢在单纯的直接教知识,而是更为强调幼儿在操作、感受、体验、思考、假设、存疑、归纳、整理、表达与交流基础上的学习与发现,这比简单的直接教授科学知识更具开放性与挑战性,更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其次开放性指科学学习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途径、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较大的选择机会与创新空间。内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科学、科学与技术等内容范围内精心选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实、典型而又适合幼儿思维水平的科学问题。在活动的途径上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结构性比较高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结构性较低的、自主性区域探索活动,还可以是游戏形式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全班进行的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还可以是个别的辅导活动,这样就可以使科学活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幼儿的科学学习需要;再次是要引导幼儿利用广泛的资源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会等都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应将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理解与体验,并不断丰富他们的科学学习经历。(五)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的学科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统的学科体系,从简单问题、单一变量入手,去揭示每一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而是比较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出发进行设计,如“为什么门一开,风铃就会叮咚作响?(探究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不一样的纸,它的吸水速度一样吗?(探究水的渗透现象及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蚂蚁最爱吃什么?蚂蚁是如何搬动食物的?(观察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与运动方式)”,“为什么种子不发芽?(探索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为什么喷泉能喷出水来(探究在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水喷的越高)?”“镜子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镜子的折射现象)”……这样就使过去远离幼儿生活的科学变得与幼儿越来越近,使幼儿在解决日常生活、游戏中一些科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学现象,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知识,真正体验到了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特定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进一步帮助幼儿建构了科学知识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科学并不遥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关注幼儿生活、游戏中的科学问题,并不是说要把幼儿的科学教育带入茫茫无边的凌乱生活之中,而是强调从一些生活、游戏中的科学问题入手进行设计,把科学的学科知识学习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之中,通过生活、游戏中的问题把幼儿引向对某些科学概念的探究上,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科学,学习科学。(六)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究时间,耐心等待他们的理解与发现幼儿由于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的探究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相比更具有反复性与困难性。所以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幼儿以自己的学习速度不断地尝试、操作、实验,允许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个性化地理解与表达科学的概念与现象,也允许幼儿发生错误,出现反复。正如《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所言:“对许多学生来说,面对他们先前的错误概念并对他们加以改变是一个艰难的智力挑战。”[⑦]因此在幼儿的探究发现中,需要教师更具耐心,给予幼儿足够多的时间,反复尝试,多次试误,寻求答案,最终等待他们的理解与发现。(七)强调“互动——建构”:在手动、心动、口动、他动中建构对科学的理解[⑧]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是以自发概念(日常生活概念)为中介的,幼儿必须把自发概念融入到科学概念体系中,以他的经验来思考科学概念,并且在具体与抽象概念间来回互动,最后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儿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自发概念为探究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积极“协助”幼儿理解并发展科学概念。但由于幼儿的自发概念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与观察,因而需要通过教师提供“鹰架”,通过幼儿的手动、心动、口动、他动,引导幼儿逐渐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手动:即实践。手动即亲手操作并探索物质材料的活动,包括操作、制作、实验、饲养、种植、采集、记录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学现象,验证科学结论,理解科学问题的实质。作为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并逐渐扩展到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鼻嗅察、用口试尝、用手碰触操作。让幼儿在真实与自然的环境中自主探索,通过幼儿具体操作、摆弄、探索材料获得科学的经验、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发展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心动:即思考。是指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时促动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摆弄物质材料并扩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动,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尝试对问题做出假说或解答。如关于“有趣的喷泉”活动,老师为每组幼儿提供注满水的瓶子、针管、打有一至四个孔的瓶盖,通过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两个孔和三个孔比,哪个喷得高?”,并引导幼儿不断进行操作、猜测、实验,幼儿直观地观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喷的越低,孔越少,水喷的越高”这一现象,理解了有关压力与压强关系的现象,同时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技能;口动:即交流讨论。是指幼儿把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动脑做出的假设及动手操作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个人发言、小组交流及全班课堂讨论方式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澄清自己的思路,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观点,促进概念的理解,或通过讨论,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调整自己的观念,或通过幼儿之间的协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他动:即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时,除了要做到使幼儿手动、心动、口动外,还必须使其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户外环境、区域(角)环境要精心布置,以利于幼儿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时提供,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有利于幼儿解决问题所需,另外,活动时间也应弹性调整,以符合幼儿实际探究等。总之,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倡导教师必须为幼儿搭建科学学习的“鹰架”,从幼儿的自发概念或天真理论入手,通过幼儿的手动、心动、口动、他动,与幼儿互动对话、一起学习,共同建构科学。正如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说:“科学教育应该是实际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心智应当直接与事实发生联系,他不仅仅是知道一个事情,而且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这个事物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科学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心智直接与事实联系”。

❷ 请问有什么比较适合小孩的科学实验书籍和实验工具可以让小朋友接触简单的科学实验,小朋友有八岁了

对游戏中的科学的评论
小孩三岁多就开始喜欢看科学实验类书籍,比如《365个趣味实验》、《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神奇的实验》、《游戏中的科学:德国最经典的科普读物》等。有的实验爸爸带着一起做过,但是不管做了的还是没做的实验,小孩都可以清楚记得书上所说的实验步骤,并且非常有条理。 今年年初的时候,爸爸在家里用一个星期精心的备了一次课,课的内容是“神奇的空气”,包括了十几个与空气有关的实验。 爸爸真是拿出了当年做老师的劲头,案头上摆了好几本参考书,都是小孩经常读的科学实验书:《365个趣味实验》、《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神奇的实验》,实验书上都非常清楚的写明了实验步骤。爸爸要做的是选出好玩又容易成功的实验,并且要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千万不能让他们分心呀! 爸爸为这次试验搜集了很多材料,还是不够,又特意去了南大门小百货,买回来一大把吸管、气球和漏斗,并在小孩的小黑板上写好了要完成的实验内容。 一切准备好之后,爸爸代小孩写好了一份邀请函,内容是邀请小孩他们班的小朋友来参加这次试验活动。之后爸爸又和小孩的班主任宴萱老师进行了沟通,最后定下来在周末的时候,由幼儿园的园车送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 周末到了,天气特别的好,园车载满了老师家长还有小朋友来到了我们家,爸爸确实还挺能耐,一下子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带着他们一起做起了实验,时不时还会向他们提出问题,可爱的家长们的热心似乎不比孩子们逊色,有的很用心的记下来,准备回家再给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有的带着孩子一起来探索实验的奥妙,爸爸妈妈的认真总是会感染 孩子们,这毫无疑问。如果不相信,那就请在生活中去观察好了! 小孩很喜欢有小朋友到我们家来,如果是到家里来举行活动,他就更喜欢了。这次活动应该是在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说起,他都兴致勃勃的样子,他总是期盼着这样的活动。只是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真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但也是很值得的。孩子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可以体会到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会很快乐;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志趣相投的人走在一起;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一些东西;快乐的事情是要与人同享的…… 活动过程如下: 1、迎接客人:空中礼花 在二楼阳台放下降落伞、旋转的鱼、纸团 观察它们的降落速度是否一样 原理:空气给运动的物体产生了阻力 2、分组比赛:吸管游戏 分成两组,每人一根吸管,每组一桶水,一个空盆,两分钟内,手不能接触桶,不能使用其它工具,看哪组将桶里的水弄到盆里多 动员大家团结,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力量,才能使集体的力量最大 原理:大气压的作用。手拿吸管,将吸管插入水中,然后按住吸管的一头,使吸管一端密封。 3、虹吸实验 延续上一个实验,提出问题:一根软管,一桶水,一个空盆,不能让桶倾斜,能让水从桶里流到盆里吗? 演示一遍后,让大家轮流尝试是否自己能独立进行虹吸抽水。 提醒:实验是允许失败的,如果你失败了,不要气馁,多观察,有时间以后再来一次。 原理:大气压作用 引深:如果软管足够长,把软管拿到很高的时候,也能虹吸抽水呢?不,不能超过大约10米,大气压力是一定的。 4、比比谁是吹牛大王:被俘虏的乒乓球 漏斗敞口朝上,将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然后对着小口吹,看谁能将乒乓球吹离漏斗,谁就是吹牛大王。 原理:伯努利定律 5、水怎么不流进瓶里去呢? 将漏斗插进瓶里,并用橡皮泥把瓶口周围密封,将一杯水快速倒到漏斗里,看水是否能留到瓶里。谁能想办法,不用手接触瓶子和漏斗,让水流进去。 原理:空气是要占住一定空间的 实验第一部分结束,对于前面的实验,对哪个感兴趣,可以邀别的小朋友一起去做,也可以单独去做。 进行放风筝、玩风车游戏,增加运动乐趣,认识空气流动的能量,宣传风力发电、保护环境的意识 6、拐弯的风:蜡烛的熄灭 点燃一根蜡烛,开始用一块窄的长方形纸条挡在蜡烛前面,让小朋友吹,结果吹不灭。然后,把一个圆形的瓶子放在蜡烛前面,一吹就把蜡烛吹灭了。 原理:风能绕过圆柱形的物体。 7、燃烧使杯子粘住了脸盆 准备一个脸盆,装点水,然后把燃烧的纸放入玻璃杯中,马上将玻璃杯口朝下盖到脸盆底部,结果杯子把脸盆吸住了。 原理:燃烧的纸让玻璃杯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放入水中后,火熄灭,空气马上冷却,体积缩小,杯子内的压力降低,外面的大气压于是将脸盆和杯子压在一起。 8、不会湿的报纸 将一团纸放在玻璃杯中,然后将玻璃杯口朝下,放入水中,然后拿出水杯,结果水杯中的纸团没有湿。 原理:空气占据了空间,水无法进去。 9、对着两个球中间吹,它们会离开吗 将两个球用细线挂起了,离开几毫米,然后用吸管对着中间吹气,结果两个球靠拢了。 原理:伯努利定律,流速较快的地方,压力小。 10、吸盘的力量真大 原理:大气压作用。 全部实验完成,大家自由选择做实验或者阅读图书。家长交流。 备注:拉拉好所发评论都是根据我们(大人和小孩)都读过后,观察小孩的反应后总结的,小孩看过的书都列在了lalahao.com网站上,期望与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交流。
http://woyou.91cheaper.com/review/169928.html原帖地址

❸ 小学生成语词典大全苍什么翠什么

这个意思可以用,
苍苍翠翠。
苍翠欲滴。

❹ 幼儿的求知欲的概念

一、科学探究与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

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的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①]所以科学探究既包括科学家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包括学生在学校中运用科学家探索科学所运用的手段、途径所进行的科学学习。但必须明确的是幼儿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那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应能有效保持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与艰辛,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

幼儿从出生时起就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摸摸这,动动那,还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充满了对世界的疑惑与惊奇,难怪人们这样说:“幼儿像科学家”。的确,“幼儿在每一方面、每一个领域都像科学家一样……与科学家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特质——实验、好奇心、创造性、理论建构与合作等同样也是幼儿所具备的特点。”。”[②]然而,幼儿毕竟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存在不同的特点,把握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刘占兰教授曾撰文提出了幼儿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的三个不同点:[③](1)幼儿探究的热情与科学家一样强烈;(2)幼儿自由探究的程度低于科学家的探究;(3)幼儿探究的每一环节在程度上都异于科学家的探究。幼儿只是简约地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幼儿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还有一个核心的区别,即是幼儿的探究中有浓厚的自身影子,是科学与想象、真实与虚渺等的并存。“儿童的科学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纯客观的科学。他的主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世界中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头脑中的世界是诗意的、童话的世界。科学教育并不是把诗意和童话从儿童的生活中驱除出去。实际上,科学教育也难以做到这一点,……要求儿童像现代社会中的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揠苗助长。”[④]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表白:“我劝告低年级老师说,给孩子们教比例、透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⑤]因此,幼儿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究有很大的不同,认识幼儿探究学习的独特性,是我们把握与分析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二、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理念

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灌输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而是幼儿
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建构的有机结合。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的指导下,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典型或复杂的科学问题入手,通过幼儿主动的探究,通过设计开放性、或生活性、游戏性的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质材料及与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在不断的感受中,有所获得(科学知识经验),有所体验(体验科学的神奇、伟大,激发好奇、探索及热爱科学之情),有所发现(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理解并形成一些关键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实现对传统学科取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超越,以及对幼儿主体的尊重,根本在于承认与强调幼儿的科学独特性。这实质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与结果内在统一实现的前提。

(一)幼儿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幼儿从一出生就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而且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们也是越来越由依靠成人的帮助而逐渐发展到更加独立和自主,变得有能力逐渐主导自己的行动、对自己逐渐自信与认同,并渐渐具有了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的意识。所以幼儿探究科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与能动的过程。科学学习应从幼儿的日常已有的科学经验出发,提供他们直接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的观察、操作、实验、测量、记录、交流等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协助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比幼儿单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灌输更有效的多。幼儿尽管年龄小,但他们更希望老师能鼓励并发现他们的成就,更希望老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二)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并让幼儿充分感受与体验,有所发现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向幼儿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强调幼儿直接操作和探索物质材料,使幼儿“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此要明确的是,科学学习强调探究为核心,意味着我们更为关注幼儿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带给他们的感受、体验与发现。也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强调的,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探究过程中,幼儿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建构的经验也不同,对一些科学现象与科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这些体验与认识的不同才构成了探究过程与静态科学知识习得的不同。也正是如此,幼儿在探究中、在经历中理解了科学,理解了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了科学的真正涵义。而且,科学发现的成功与喜悦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曾这样强调:“儿童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具自己的理论。在低年级就应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经历,开始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这一点很重要。”[⑥]这意味着幼儿科学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而这恰恰也是我们所强调的。

( 三)注重幼儿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形成

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仅关注幼儿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科学、科学与技术等内容范围内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更为关注幼儿的一些科学概念、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获得生命世界关于动物、植物、人体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着重于幼儿对“生命体有一定基本需求”概念的理解,形成“动物、人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和食物。而植物则需要空气、水分、养分和阳光。只有当环境满足其需要时生命体才能生存下来。理解生命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再如,当幼儿探索了有关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后,不是要求幼儿仅仅知道力的不同种类,如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而是更为关注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与形成:“可以通过推或拉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变化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相关。”总之,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具备丰富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某些关键科学概念做深入探究,理解和形成与之相关的科学概念与观念。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幼儿由于主体发育水平的制约,其探究发现更具幼儿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思维的自我中心倾向。幼儿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在认识上往往具有自我中心倾向,他们不会也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幼儿在认识客观现象、解释科学事实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是相信自己的“信念”,混淆主观想法与客观的事实,甚至无视、歪曲事实。如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这样解释“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是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

2.“泛灵化”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幼儿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幼儿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物万事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所以在认识事物时,往往物我不分,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这就是幼儿意识中的“泛灵化”心理。这种“泛灵化”心理使得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各种事实和现象,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赋予万物以灵性。如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了小鸡与小鸭的脚爪,并尝试分析为什么小鸭子会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水时,很多孩子这样解释道:“小鸭子能游泳是因为它勇敢,小鸡不会游水是不勇敢。”

3.思维的直觉、非逻辑性。幼儿的思维虽然开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其思维仍带有直觉性。他们在分析客观事物、科学现象时往往不能抓住本质,对事物及关系的认识与解释只是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或想象来进行,而且明显具有自我中心倾向,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解往往缺乏逻辑。如老师在与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时,孩子们解释到:“要有白天,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没有黑夜不行,人不睡觉可不行”,“因为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不能只照一个地方。”

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事物及其现象的解释往往受其认知特点及思维水平的限制而具有“非科学性”,即人们所说的“天真理论”(朴素理论或幼儿的科学)。所以尽管有时幼儿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一些客观的依据,但他们似乎很难打破他们原有的“理论”,故其探究、体验基础上的发现,包括科学的概念,会表现出浓厚的幼儿特点,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有所不同,否则这些概念的掌握与形成过程必然也是幼儿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这样就又会使幼儿的学习再次回到学科取向的巢穴。这也是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精髓所在。

(四)强调科学学习活动的开放性

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是开放的活动。这种开放性最为根本的是幼儿探究的开放性,它决定了幼儿的科学学习不是禁锢在单纯的直接教知识,而是更为强调幼儿在操作、感受、体验、思考、假设、存疑、归纳、整理、表达与交流基础上的学习与发现,这比简单的直接教授科学知识更具开放性与挑战性,更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其次开放性指科学学习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途径、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较大的选择机会与创新空间。内容可以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科学、科学与技术等内容范围内精心选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实、典型而又适合幼儿思维水平的科学问题。在活动的途径上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结构性比较高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结构性较低的、自主性区域探索活动,还可以是游戏形式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全班进行的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还可以是个别的辅导活动,这样就可以使科学活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幼儿的科学学习需要;

再次是要引导幼儿利用广泛的资源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家庭、社会等都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应将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理解与体验,并不断丰富他们的科学学习经历。

(五)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所面临的科学问题

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的学科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系统的学科体系,从简单问题、单一变量入手,去揭示每一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而是比较关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出发进行设计,如“为什么门一开,风铃就会叮咚作响?(探究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不一样的纸,它的吸水速度一样吗?(探究水的渗透现象及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蚂蚁最爱吃什么?蚂蚁是如何搬动食物的?(观察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与运动方式)”,“为什么种子不发芽?(探索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为什么喷泉能喷出水来(探究在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水喷的越高)?”“镜子为何能照出人的形象?(探究镜子的折射现象)”……这样就使过去远离幼儿生活的科学变得与幼儿越来越近,使幼儿在解决日常生活、游戏中一些科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些科学现象,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知识,真正体验到了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在特定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进一步帮助幼儿建构了科学知识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科学并不遥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关注幼儿生活、游戏中的科学问题,并不是说要把幼儿的科学教育带入茫茫无边的凌乱生活之中,而是强调从一些生活、游戏中的科学问题入手进行设计,把科学的学科知识学习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之中,通过生活、游戏中的问题把幼儿引向对某些科学概念的探究上,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科学,学习科学。

(六)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究时间,耐心等待他们的理解与发现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的探究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相比更具有反复性与困难性。所以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幼儿以自己的学习速度不断地尝试、操作、实验,允许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个性化地理解与表达科学的概念与现象,也允许幼儿发生错误,出现反复。正如《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所言:“对许多学生来说,面对他们先前的错误概念并对他们加以改变是一个艰难的智力挑战。”[⑦]因此在幼儿的探究发现中,需要教师更具耐心,给予幼儿足够多的时间,反复尝试,多次试误,寻求答案,最终等待他们的理解与发现。

(七)强调“互动——建构”:在手动、心动、口动、他动中建构对科学的理解[⑧]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是以自发概念(日常生活概念)为中介的,幼儿必须把自发概念融入到科学概念体系中,以他的经验来思考科学概念,并且在具体与抽象概念间来回互动,最后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必然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幼儿的烙印。所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自发概念为探究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积极“协助”幼儿理解并发展科学概念。但由于幼儿的自发概念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与观察,因而需要通过教师提供“鹰架”,通过幼儿的手动、心动、口动、他动,引导幼儿逐渐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手动:即实践。手动即亲手操作并探索物质材料的活动,包括操作、制作、实验、饲养、种植、采集、记录等手段等去揭示科学现象,验证科学结论,理解科学问题的实质。作为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并逐渐扩展到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鼻嗅察、用口试尝、用手碰触操作。让幼儿在真实与自然的环境中自主探索,通过幼儿具体操作、摆弄、探索材料获得科学的经验、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发展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心动:即思考。是指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时促动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摆弄物质材料并扩展到全身的感官活动,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尝试对问题做出假说或解答。如关于“有趣的喷泉”活动,老师为每组幼儿提供注满水的瓶子、针管、打有一至四个孔的瓶盖,通过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两个孔和三个孔比,哪个喷得高?”,并引导幼儿不断进行操作、猜测、实验,幼儿直观地观察到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瓶子的孔越多,水喷的越低,孔越少,水喷的越高”这一现象,理解了有关压力与压强关系的现象,同时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技能;

口动:即交流讨论。是指幼儿把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动脑做出的假设及动手操作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个人发言、小组交流及全班课堂讨论方式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澄清自己的思路,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观点,促进概念的理解,或通过讨论,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调整自己的观念,或通过幼儿之间的协商,彼此交互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他动:即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科学时,除了要做到使幼儿手动、心动、口动外,还必须使其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因此户外环境、区域(角)环境要精心布置,以利于幼儿的探究,操作物、材料要及时提供,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有利于幼儿解决问题所需,另外,活动时间也应弹性调整,以符合幼儿实际探究等。

总之,以幼儿的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倡导教师必须为幼儿搭建科学学习的“鹰架”,从幼儿的自发概念或天真理论入手,通过幼儿的手动、心动、口动、他动,与幼儿互动对话、一起学习,共同建构科学。正如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赫胥黎所说:“科学教育应该是实际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心智应当直接与事实发生联系,他不仅仅是知道一个事情,而且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看一看这个事物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科学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心智直接与事实联系”。

❺ 一年级的男孩子,性格开朗,但是有点腼腆的活泼,适合看什么书

一年级新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家长可多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比如,吃饭之后,睡觉之前,花半个小时左右完成阅读。但阅读并不意味着就是阅读漫画一类的消遣读物,事实上,阅读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加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文学鉴赏水准和审美水准,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效力。正所谓,滴水穿石,而且,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识字,这时候如果能把握好培养阅读兴趣的时机,对于孩子在整个小学的学业都会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任何书籍,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学会什么高深的学问或者是认识更多的字。适合小学一年级孩子在寒假中阅读的书籍,最好是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生动的。按照一年级孩子的几大阅读兴趣,先在这里分类推荐几种书目:
一、童话类: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想象力丰富,能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童话大都是比较贴近他们生活的,比幼儿园里读的那些小鸡小鸭的故事情节更为曲折的,而且富有幽默感的。比如:

《里的童话》--适合喜欢幻想,性格又有点活泼外向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个大故事里包含的无数小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外当推销员的爸爸,小女儿要他每晚给她讲一个故事。于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他每晚都打给小女儿讲个故事。这本书里包含了他讲的六十多个故事。由于费的缘故,这些故事都比较短,在哪天他做成生意的时候,故事就会长一些。不过不管故事是长还是短,都是非常有趣的哦。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适合想法另类,性格又有些内向腼腆的男孩和女孩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只是默默的成长着。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都还柔软。任何都没成方圆。的发展。安静的存在。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奇思异想随处可拾,大智慧却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

《小熊维尼·阿噗》、《阿噗角小屋》--适合喜欢小动物,又爱听有趣搞笑故事的男孩和女孩
米尔恩最初创作小熊维尼的故事是个意外,他只是将自己在床上讲给儿子的故事写出来。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熊的故事,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子的故事,它讲的就是美好的童年。
二、诗类:
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的韵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诗仍然会博得他们的青睐,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的诗通常有一定长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谣复杂得多,并且,内容有一定的情节性,一般来说,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诗最为受他们的欢迎。比如:

《阁楼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适合喜欢异想天开、个性开朗的男孩和女孩
随意而安然的线条和文字,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小画面,有趣、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上看起来笨拙可爱的黑白画,恰到好处。每个人都有奇思妙想,而《阁楼上的光》给我们描绘的是童真,欢快,充满哲理的那一部分。最让人喜欢的是它捕捉孩子心理的那份透彻,比如这一首:
现在我要躺下来睡觉,
真诚地向我的主祈祷,
如果我在醒来前死去,
求主让我的玩具都坏掉。
这样别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们……
阿门。

《当我很小的时候》--适合心地单纯、个性温柔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本包括了四十几首儿童诗的诗集,A.A.米尔恩通过这些押韵而又诙谐的故事诗展示了一个自在的童心世界,诗中展现出的许多生活细节,比如在玻璃窗户上赛跑的两个小雨点,是只有孩子的目光才能看见的趣味。
三、图画书类:
一年级孩子适合读的图画书非常之多,实际上,图画书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识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级新生从听故事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是最为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比如:

《派老头和捣乱猫》(全8册)--适合调皮多动、善于发现细节问题的男孩和女孩
从前有个老头叫派森,人们叫他“派老头”。他一个人住在乡下一座小木里,常常觉得有点孤独。邻居大妈送给派老头一个纸盒子,里面放着一只小猫叫菲菲。菲菲有点顽皮,派老头有点古怪,派老头和捣乱猫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晴天有时下猪》(全7册)--适合喜欢无厘头搞笑、又有点自卑感的男孩和女孩
则安是一个经常被人笑话的孩子,他写的荒诞的天上下猪的故事几乎能深入每个孩子的心,这不是因为他漫画式的表达有多么幽默搞笑,而是因为他的故事其实反映出了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把自己的伤心、高兴、幻想,都写下来,成为一个能让自己也让别人快乐的故事--“画完漫画,心里好受多了,尽管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失败的事情,可自己也被逗笑了。往后再碰上这样的事,就自己画漫画吧。”

四、动手动脑类:
寒假期在家里读书,如果读的是可以结合书中描写的方法做一些游戏或者是试验的书,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开心,而且这类书籍也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好处。比如:

《创意绘画:用物体画画》、《创意绘画:用拼贴画画》--适合喜欢画画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套分外有趣的书,全都是一些简单和基本的形状,生活里看得见的东西,却一笔一笔地就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事物和图画了,很是意外。热情地站在孩子们的位置感觉一下,一定会有些吃惊和兴奋。孩子们会说,哈,我也会画!

《儿童创意手工:寝室里的用品》、《儿童创意手工:温馨的礼物》、《儿童创意手工:温馨》、《儿童创意手工:友情的纪念》--适合喜欢做手工的男孩和女孩
这套多彩且富有想象力的书,教会孩子让自己的卧室变成一个富有个性的特殊空间,为家人、朋友还有自己不同的礼物,还有许多玩具和做游戏的方法。书中的手工图片都是全彩的,非常漂亮,书中介绍的手工稍微加点色彩和细节变化,就会变得和原来完全不同,可以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激发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I SPY 视觉大发现》(全8册)--适合喜欢猜谜语和找东西的男孩和女孩
一个非常简单的找东西的游戏,却构成了一套非常不简单的游戏书,它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着迷。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观察力变得更细致、反应更敏捷。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套可以让孩子和家人、亲朋好友共读的书,这些找东西的视觉游戏既可以让孩子一个人自得其乐,也可以在睡前饭后大家一起读,互相比赛,也许最终你无法确定你和你的孩子谁更喜欢它,因为,你会发现在和孩子比试观察力方面,你未必总是赢家!

《游戏中的科学》--适合喜欢做小试验的男孩和女孩
太阳当空的时候,大树下面的阴影和树叶间隙的形状往往不一样,它们是圆形的光圈,这样的现象,注意到过吗?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测试是否有微小的电流,哪怕小到只是铜丝和锌丝插入土豆产生的电流。想到过用人人都有的耳塞吗?这本书包含了多个精彩的科学探索游戏!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书的指引,在最普通的地方以最普通的方式,充满乐趣地探究科学。大自然突然变得那么亲切,那么容易理解。科学殿堂没有门槛,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不仅仅能学会几百个游戏,还会产生出终身对科学的热爱!

推荐:一年级学生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背诵古诗文或儿不少于15首。

必背古诗15首:

《咏鹅》唐 骆宾王 《春晓》唐 孟浩然

《静夜思》唐 李白 《游子吟》唐 孟郊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七步诗》魏 曹植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小池》宋 杨万里

《悯农》(锄禾日当午)《悯农》(春种一粒粟)唐 李绅

《咏柳》唐 贺知章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

《江雪》宋 柳宗元 《寻隐者不遇》宋 贾岛

《江南》 汉乐府

注:出自《古诗文诵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幼儿学唐诗首》 《看图识字学唐诗》等书。

儿类

《彩图儿词典》 《好习惯儿》

《好漂亮的--注音童谣》 《五彩童谣》

《中国新童谣》 《谣迷首》

《趣味儿大声读》

童话类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中国民间童话》 《个童话》红卷、蓝卷

世纪宝贝系列丛书《我读童话》

《夜好童话》 《影响孩子一生的个童话》

寓言类

《伊索寓言》(注音版)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鹤立鸡》 《囫囵吞枣》

《雪中送炭》 《一叶障目》 《掩耳盗铃》

《左顾右盼》

注:出自《成语三百则》、世纪宝贝系列丛书《我读成语》

注音彩图版《成语故事词典》

民间故事

彩图版 《元宵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菊花仙子》 《老子过函谷关》《火把节的传说》 《清官故事》 《名人名士故事》 《百鸟朝凤》

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 《开天》

《宝莲灯》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试金石》 《龙女拜观音》

《后羿射日》

知识类:

卡通版《十万个为什么》 《天动物趣事》

《天兵器博览》 幼儿启蒙《四季网络》

❻ 幼儿园的科学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科学探索有什么不同

幼儿园的科学游戏更偏重于游戏所体现的科学领域发展目标,而集体游戏中的科学探索更偏重于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对幼儿的探索引导。

❼ 4周岁宝宝适合看什么书

下面这些书都是我家宝宝特别喜欢的,推荐给你
1、
宝宝启蒙
经典故事1-3
共30册
环装婴幼儿认知启蒙
2、左右脑开发系列全新升级版
左脑开发+右脑开发
4岁
3、左脑/右脑贴贴画4岁
4、小红花
动脑贴贴画
4-5岁
5、语言潜能早开发:4-5岁
6、
逻辑狗第二阶段
带板
适合4-5岁
7、幼儿益智神奇贴纸
8、阶梯数学4岁
9、幼儿最好奇的
十万个为什么
10、4-5岁亲子游戏100例
11、365夜宝宝睡前故事
12、中国幼儿潜能阶梯科学开发•4~5岁:语言训练
13、中国幼儿潜能阶梯科学开发•4~5岁:智力开发
14、中国幼儿潜能阶梯科学开发•4~5岁:创意美工
15、妙趣科学立体书翻翻书(高幼版
4岁以上)
都是我在淘宝洛洛书屋买的,孩子很感兴趣。我开始也是不知道该给孩子选什么书,后来听了一个朋友的经验确实很受益,说给你听听希望对你有用。“给孩子选书时不能靠自己的感觉把很多书都给过滤掉,孩子看的书不要太局限,要什么书都看。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说你不认字这书你看不了之类的话,因为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负面暗示,容易让孩子对书失去兴趣。“

❽ 有哪些书适合一年级的孩子阅读

一年级新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家长可多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比如,吃饭之后,睡觉之前,花半个小时左右完成阅读。但阅读并不意味着就是阅读漫画一类的消遣读物,事实上,阅读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加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文学鉴赏水准和审美水准,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效力。正所谓,滴水穿石,而且,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识字,这时候如果能把握好培养阅读兴趣的时机,对于孩子在整个小学的学业都会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任何书籍,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学会什么高深的学问或者是认识更多的字。适合小学一年级孩子在寒假中阅读的书籍,最好是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生动的。按照一年级孩子的几大阅读兴趣,先在这里分类推荐几种书目:
一、童话类: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想象力丰富,能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童话大都是比较贴近他们生活的,比幼儿园里读的那些小鸡小鸭的故事情节更为曲折的,而且富有幽默感的。比如:

《电话里的童话》——适合喜欢幻想,性格又有点活泼外向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个大故事里包含的无数小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外当推销员的爸爸,小女儿要他每晚给她讲一个故事。于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他每晚都打电话给小女儿讲个故事。这本书里包含了他讲的六十多个故事。由于电话费的缘故,这些故事都比较短,在哪天他做成生意的时候,故事就会长一些。不过不管故事是长还是短,都是非常有趣的哦。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适合想法另类,性格又有些内向腼腆的男孩和女孩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只是默默的成长着。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都还柔软。任何都没成方圆。自由的发展。安静的存在。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奇思异想随处可拾,大智慧却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

《小熊维尼·阿噗》、《阿噗角小屋》——适合喜欢小动物,又爱听有趣搞笑故事的男孩和女孩
米尔恩最初创作小熊维尼的故事是个意外,他只是将自己在床上讲给儿子的故事写出来。虽然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熊的故事,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所有的小孩子的故事,它讲的就是美好的童年。
二、诗歌类:
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的韵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诗歌仍然会博得他们的青睐,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的诗歌通常有一定长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谣复杂得多,并且,内容有一定的情节性,一般来说,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诗最为受他们的欢迎。比如:

《阁楼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适合喜欢异想天开、个性开朗的男孩和女孩
随意而安然的线条和文字,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小画面,有趣、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上看起来笨拙可爱的黑白画,恰到好处。每个人都有奇思妙想,而《阁楼上的光》给我们描绘的是童真,欢快,充满哲理的那一部分。最让人喜欢的是它捕捉孩子心理的那份透彻,比如这一首:
现在我要躺下来睡觉,
真诚地向我的主祈祷,
如果我在醒来前死去,
求主让我的玩具都坏掉。
这样别的孩子就再也不能碰它们……
阿门。

《当我很小的时候》——适合心地单纯、个性温柔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本包括了四十几首儿童诗的诗集,A.A.米尔恩通过这些押韵而又诙谐的故事诗展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心世界,诗歌中展现出的许多生活细节,比如在玻璃窗户上赛跑的两个小雨点,是只有孩子的目光才能看见的趣味。
三、图画书类:
一年级孩子适合读的图画书非常之多,实际上,图画书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识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级新生从听故事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是最为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比如:

《派老头和捣乱猫》(全8册)——适合调皮多动、善于发现细节问题的男孩和女孩
从前有个老头叫派森,人们叫他“派老头”。他一个人住在乡下一座小木房里,常常觉得有点孤独。邻居大妈送给派老头一个纸盒子,里面放着一只小猫叫菲菲。菲菲有点顽皮,派老头有点古怪,派老头和捣乱猫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晴天有时下猪》(全7册)——适合喜欢无厘头搞笑、又有点自卑感的男孩和女孩
则安是一个经常被人笑话的孩子,他写的荒诞的天上下猪的故事几乎能深入每个孩子的心,这不是因为他漫画式的表达有多么幽默搞笑,而是因为他的故事其实反映出了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把自己的伤心、高兴、幻想,都写下来,成为一个能让自己也让别人快乐的故事——“画完漫画,心里好受多了,尽管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失败的事情,可自己也被逗笑了。往后再碰上这样的事,就自己画漫画吧。”

四、动手动脑类:
寒假期在家里读书,如果读的是可以结合书中描写的方法做一些游戏或者是试验的书,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开心,而且这类书籍也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好处。比如:

《创意绘画:用物体画画》、《创意绘画:用拼贴画画》——适合喜欢画画的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套分外有趣的书,全都是一些简单和基本的形状,生活里看得见的东西,却一笔一笔地就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事物和图画了,很是意外。热情地站在孩子们的位置感觉一下,一定会有些吃惊和兴奋。孩子们会说,哈,我也会画!

《儿童创意手工制作:寝室里的用品》、《儿童创意手工制作:温馨的礼物》、《儿童创意手工制作:温馨制作》、《儿童创意手工制作:友情的纪念》——适合喜欢做手工的男孩和女孩
这套多彩且富有想象力的书,教会孩子让自己的卧室变成一个富有个性的特殊空间,为家人、朋友还有自己制作不同的礼物,还有许多制作玩具和做游戏的方法。书中的手工图片都是全彩的,非常漂亮,书中介绍的手工稍微加点色彩和细节变化,就会变得和原来完全不同,可以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激发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I SPY 视觉大发现》(全8册)——适合喜欢猜谜语和找东西的男孩和女孩
一个非常简单的找东西的游戏,却构成了一套非常不简单的游戏书,它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着迷。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观察力变得更细致、反应更敏捷。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套可以让孩子和家人、亲朋好友共读的书,这些找东西的视觉游戏既可以让孩子一个人自得其乐,也可以在睡前饭后大家一起读,互相比赛,也许最终你无法确定你和你的孩子谁更喜欢它,因为,你会发现在和孩子比试观察力方面,你未必总是赢家!

《游戏中的科学》——适合喜欢做小试验的男孩和女孩
太阳当空的时候,大树下面的阴影和树叶间隙的形状往往不一样,它们是圆形的光圈,这样的现象,注意到过吗?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测试是否有微小的电流,哪怕小到只是铜丝和锌丝插入土豆产生的电流。想到过用人人都有的耳塞吗?这本书包含了400多个精彩的科学探索游戏!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书的指引,在最普通的地方以最普通的方式,充满乐趣地探究科学。大自然突然变得那么亲切,那么容易理解。科学殿堂没有门槛,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不仅仅能学会几百个游戏,还会产生出终身对科学的热爱!

推荐:一年级学生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背诵古诗文或儿歌不少于15首。

必背古诗15首:

《咏鹅》唐 骆宾王 《春晓》唐 孟浩然

《静夜思》唐 李白 《游子吟》唐 孟郊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七步诗》魏 曹植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小池》宋 杨万里

《悯农》(锄禾日当午)《悯农》(春种一粒粟)唐 李绅

《咏柳》唐 贺知章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

《江雪》宋 柳宗元 《寻隐者不遇》宋 贾岛

《江南》 汉乐府

注:出自《古诗文诵读》、《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幼儿学唐诗100首》 《看图识字学唐诗》等书。

儿歌类

《彩图儿歌词典》 《好习惯儿歌》

《好漂亮的歌——注音童谣》 《五彩童谣》

《中国新童谣》 《歌谣迷350首》

《趣味儿歌大声读》

童话类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中国民间童话》 《100个童话》红卷、蓝卷

世纪宝贝系列丛书《我读童话》

《365夜好童话》 《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童话》

寓言类

《伊索寓言》(注音版)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鹤立鸡群》 《囫囵吞枣》

《雪中送炭》 《一叶障目》 《掩耳盗铃》

《左顾右盼》

注:出自《成语三百则》、世纪宝贝系列丛书《我读成语》

注音彩图版《成语故事词典》

民间故事

彩图版 《元宵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菊花仙子》 《老子过函谷关》《火把节的传说》 《清官故事》 《名人名士故事》 《百鸟朝凤》

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

《宝莲灯》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试金石》 《龙女拜观音》

《后羿射日》

知识类:

卡通版《十万个为什么》《365天动物趣事》

《365天兵器博览》幼儿启蒙《四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