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益智 » 幼儿游戏观察分析
扩展阅读
天成解说一个人的游戏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戏什么牌子显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儿游戏观察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2-14 17:56:02

⑴ 如何写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分析报告

教师实录: 开始游戏时,烧烤店里人数较多,阳阳、乐乐、萌萌、汶江在制作烧烤材料,宁远做服务员负责烧烤。我经过时,宁远举起手中的一样东西,“你要吃烧烤吗?”“这是什么呀?”“鱼片”宁远想了想回答。说真的,一点也不象鱼片,一整块橡皮泥堆在细细的烧烤棍上,我询问:“我不要你们的鱼片,我可以自己做鱼片吗?”“可以”我在旁边也拿了块橡皮泥做了起来,(我把橡皮泥搓长后又压得很扁,然后用竹签一上一下地串在上面,这下象鱼片了)“好了,你帮我烧烤好吗?”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都好奇地看着。“我再做个鱼丸串”看我做完后,他们又回去做他们的东西了。当我从其他区域转回来的时候,看见宁远很负责地守着烧烤炉,将别人的鱼片、丸等烧烤好了再送去给他们。“我的鱼片好了吗?”“好了,给你。”旁边的元元递了一根鱼片给我。“呀,怎么没味道呢?”我假装吃着。“忘了给你放盐了。”宁远假装放了些盐。“好了,给你。”“真香!谢谢。”元元开始与宁远一起看烧烤炉,并帮他们涂油、上调料。看游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我悄然退出了游戏。 教师分析: 游戏前,我们重新布置了活动环境,增添了烧烤的架子(纸盒制作)和各种烧烤品种的原材料等等。并请幼儿观看了从烧烤店里拍下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了烧烤店是怎样烧烤的,幼儿说“他们的用铁架子来烤的”“要用棍子插着烤的”“烧烤的东西都是很小的”“有人吃时才放在铁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边。”“不能都拿去烧烤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幼儿提议:鱼要切片或做鱼丸,还可以添加其它食物,用细竹签做烧烤棍。

⑵ 幼儿游戏观察的内容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2)幼儿游戏观察分析扩展阅读:

观察的方法

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出现与否,观察者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⑶ 如何分析所观察到的幼儿游戏的过程

自弗洛伊德以降,人的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在现代心理学的朗照下更加彰显。人的早期经历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的人格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对人的一生的幸福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特殊的重要性,正如卢梭所说的:“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生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成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学前期作为儿童生命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教育应该以适合他们成长节奏的方式进行。在幼儿期,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更加地发达,可以说,游戏是存在于幼儿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幼儿就沐浴在游戏的时光中,幼儿作为存在的空地是被游戏占有着。因此,心理学家将“幼儿期”命名为“游戏期”。尊重幼儿天性和成长规律也即意味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自由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作为纯粹的游戏活动而存在游戏是指自由游戏或自选游戏,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注重让儿童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发展,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这种游戏活动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可以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自由参加的活动,并真实自然地反映着儿童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游戏是幼儿天性的自然表达,主动性的发挥。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都属于此类。
自选、自由的游戏,注重主体的确定、玩具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自然进行。所以,对于这种游戏的组织形式,往往被认为是儿童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游戏活动的实施。这种游戏活动在室内表现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室内一般设有积木区、美工活动区、角色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科学探究区和图书区等游戏活动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操作。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课程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低结构性、非正式的活动,除了结构性高、正式的集体活动外,更应挑战那些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调查活动及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培植幼儿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室外,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玩沙游戏和打闹游戏则是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形式。王阳明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禧游而禅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舒展着自己的身心,茁壮地成长。跳绳、扔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等游戏都是幼儿久玩不厌的经典民间游戏。在滑梯上、在沙池边、在地面上,幼儿都恣意地挥洒着他们的想象,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时光。幼儿是游戏的天才,可以把半个皮球当帽子、锅、轮船,这时,我们可以闻到儿童成长的芬芳。
爱尔兰诗人叶芝(Yeats)有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跑道。这样起跑时的抢跑就没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性,而主动性则是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持续一生的不竭动力。有主见、主动工作是雇主对员工期待的美德,主动学习则是成功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学期教育小学化是目光短浅的有害行为,要求我们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自由游戏对于幼儿知识学习的帮助可能不明显,但是它的最大的发展价值却体现在幼儿主动性和个性的培育上。
二、教学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这本身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并不是一些外行所说的——学前教育仅仅是玩或看孩子。集体教学作为快速、高效地传递人类间接经验的方式并不为学前教育所排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不适宜对其进行成人化的、小学化的教学。学前教育应该以教学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即以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在这类教学活动中,游戏只是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游戏又称作“工具性游戏”或“手段性游戏”。
自由永远都不意味着任意而为、不受约束,真正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没有成与和指导的、放任的游戏活动往往会流于混乱的吵闹,而无法起到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目的。在优质的幼儿园中,游戏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做,更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教师是幼儿的一个玩伴,平等中的首席。幼儿教师的参与可以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教师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有具体的教学目的的游戏活动则使得幼儿通过游戏这种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游戏的实施是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运用的,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活动主题进行的。这类游戏的组织,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结构性更高。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并不能完全自主。因此,这种游戏形式往往被认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儿童游戏。这种游戏形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外衣,其最大的特点是把学习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它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强,目的性、坚持性较差的特点,使幼儿以愉快的情绪,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即游乐性学习。它是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重要形式,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达到成长的目标。
教学游戏主要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开展的,集体游戏在类型上往往表现为以成人编订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结果。教师要根据班上的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这些条件的游戏。
有人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的任务就是游戏,过早的教学活动会破坏和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充满暴力的行为,从而也就造成了童年的消失。另一派则充满忧患意识地看到社会底层的孩子非常像孩子,玩得足够多,而中产阶级的父母会给孩子安排很多特长班、辅导班。中产阶级的孩子更不像孩子,他们与父母吵架的频率也更高,但他们却在以后的发展中占尽优势。我将这种冲突称之为学前教育中的“学术与政治”。前者看到了孩子的天性,后者则看到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则实现了两者的握手和融合。
三、游戏生活化的实施路径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游戏与儿童须臾不相离。生活在游戏期的幼儿,这一特点就更加地明显,游戏在幼儿身上就更加地发达,甚至可以将游戏的多寡作为区分幼儿和其他年龄段儿童的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意味着,幼儿在走路、唱歌甚至吃喝拉撒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游戏的。幼儿生活在游戏之中,游戏也就发生在幼儿的生活之中。我们在幼儿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的这些现象“有些幼儿在吃饭时边吃边玩,玩勺子、玩饭粒;洗手时玩肥皂、玩水;睡觉前玩被子、在床上爬来爬去#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幼儿稍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都在进行游戏。”[3]活动是儿童心灵世界的窗户,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发地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游戏是成人了解幼儿特点,进而理解他们精神世界的窗口。同时,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游戏的渗透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潜在课程在教师教学和游戏活动计划安排之外发生,“潜在课程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意料之外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尤其对于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4]幼儿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往往更加深刻,也更加深远。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训练各种生活技能、遵守规则的意识并且使得这种规则意识内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玩水、玩肥皂泡学会如何洗手;可以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把袖子当作山洞让幼儿把手伸进去以火车钻山洞的方式学习和练习独自穿衣服。幼儿的成长经历是独特的体验过程,幼儿教师以这种方式守护着儿童的童年,呵护着儿童的成长。幼儿游戏生活的实质是,幼儿浸润在游戏的精神之中。游戏精神洒满幼儿成长的道路,伴随幼儿的成长,使幼儿的生活充满灵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而独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节奏。幼儿园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完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许多集体活动需要幼儿逐个进行,这时就留下了很多需要等待的时间。比如在午餐时间,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的慢,如果给先吃完饭的孩子投放一些玩具让他们玩就可以消除这些孩子的消极等待的时间。在等待如厕和饭后散步的时候,教师带领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戏或其他简单易操作的经典游戏,有的游戏还伴随着儿歌,这样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给每个孩子带来美好的情绪体验。
游戏是儿童心灵休息的港湾,游戏真正属于儿童的活动,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躲进这里躲避风雨。当孩子心情难过的时候,他们会独自或和自己的好朋友呆一会儿,这是他们在享受他们的秘密空间。在游戏的时空中,儿童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感受生活是值得过下去的。正如英国游戏专家温蒂#8226;罗素所说,“对于那些命运不是很幸运的孩子来说,哪怕仅仅在游戏中有这种感受,也好呀!”儿童在游戏之中对于生活中不可控制的活动进行掌控,是对于现实的一种颠覆。有时候,儿童在站队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故意违反纪律,以此取乐。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对幼儿的游戏太过注意。

⑷ 幼儿游戏中游戏观察与分析的基本路径

自弗洛伊德以降,人的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在现代心理学的朗照下更加彰显。人的早期经历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的人格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对人的一生的幸福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特殊的重要性,正如卢梭所说的:“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生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成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学前期作为儿童生命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教育应该以适合他们成长节奏的方式进行。在幼儿期,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更加地发达,可以说,游戏是存在于幼儿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幼儿就沐浴在游戏的时光中,幼儿作为存在的空地是被游戏占有着。因此,心理学家将“幼儿期”命名为“游戏期”。尊重幼儿天性和成长规律也即意味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自由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作为纯粹的游戏活动而存在游戏是指自由游戏或自选游戏,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注重让儿童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发展,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这种游戏活动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可以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自由参加的活动,并真实自然地反映着儿童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游戏是幼儿天性的自然表达,主动性的发挥。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都属于此类。
自选、自由的游戏,注重主体的确定、玩具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自然进行。所以,对于这种游戏的组织形式,往往被认为是儿童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游戏活动的实施。这种游戏活动在室内表现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室内一般设有积木区、美工活动区、角色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科学探究区和图书区等游戏活动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操作。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课程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低结构性、非正式的活动,除了结构性高、正式的集体活动外,更应挑战那些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调查活动及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培植幼儿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室外,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玩沙游戏和打闹游戏则是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形式。王阳明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禧游而禅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舒展着自己的身心,茁壮地成长。跳绳、扔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等游戏都是幼儿久玩不厌的经典民间游戏。在滑梯上、在沙池边、在地面上,幼儿都恣意地挥洒着他们的想象,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时光。幼儿是游戏的天才,可以把半个皮球当帽子、锅、轮船,这时,我们可以闻到儿童成长的芬芳。
爱尔兰诗人叶芝(Yeats)有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跑道。这样起跑时的抢跑就没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性,而主动性则是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持续一生的不竭动力。有主见、主动工作是雇主对员工期待的美德,主动学习则是成功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学期教育小学化是目光短浅的有害行为,要求我们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自由游戏对于幼儿知识学习的帮助可能不明显,但是它的最大的发展价值却体现在幼儿主动性和个性的培育上。
二、教学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这本身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并不是一些外行所说的——学前教育仅仅是玩或看孩子。集体教学作为快速、高效地传递人类间接经验的方式并不为学前教育所排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不适宜对其进行成人化的、小学化的教学。学前教育应该以教学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即以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在这类教学活动中,游戏只是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游戏又称作“工具性游戏”或“手段性游戏”。
自由永远都不意味着任意而为、不受约束,真正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没有成人参与和指导的、放任的游戏活动往往会流于混乱的吵闹,而无法起到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目的。在优质的幼儿园中,游戏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做,更不意味着教师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教师是幼儿的一个玩伴,平等中的首席。幼儿教师的参与可以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教师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有具体的教学目的的游戏活动则使得幼儿通过游戏这种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游戏的实施是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运用的,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活动主题进行的。这类游戏的组织,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结构性更高。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并不能完全自主。因此,这种游戏形式往往被认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儿童游戏。这种游戏形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外衣,其最大的特点是把学习任务和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它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强,目的性、坚持性较差的特点,使幼儿以愉快的情绪,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即游乐性学习。它是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重要形式,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达到成长的目标。
教学游戏主要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开展的,集体游戏在类型上往往表现为以成人编订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结果。教师要根据班上的教育任务和要求,并考虑幼儿实际的知识范围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和编制能适合于这些条件的游戏。
有人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的任务就是游戏,过早的教学活动会破坏和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充满暴力的行为,从而也就造成了童年的消失。另一派则充满忧患意识地看到社会底层的孩子非常像孩子,玩得足够多,而中产阶级的父母会给孩子安排很多特长班、辅导班。中产阶级的孩子更不像孩子,他们与父母吵架的频率也更高,但他们却在以后的发展中占尽优势。我将这种冲突称之为学前教育中的“学术与政治”。前者看到了孩子的天性,后者则看到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则实现了两者的握手和融合。
三、游戏生活化的实施路径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游戏与儿童须臾不相离。生活在游戏期的幼儿,这一特点就更加地明显,游戏在幼儿身上就更加地发达,甚至可以将游戏的多寡作为区分幼儿和其他年龄段儿童的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就意味着,幼儿在走路、唱歌甚至吃喝拉撒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游戏的。幼儿生活在游戏之中,游戏也就发生在幼儿的生活之中。我们在幼儿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的这些现象“有些幼儿在吃饭时边吃边玩,玩勺子、玩饭粒;洗手时玩肥皂、玩水;睡觉前玩被子、在床上爬来爬去••••••幼儿稍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都在进行游戏。”[3]活动是儿童心灵世界的窗户,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发地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游戏是成人了解幼儿特点,进而理解他们精神世界的窗口。同时,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游戏的渗透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潜在课程在教师教学和游戏活动计划安排之外发生,“潜在课程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意料之外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尤其对于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4]幼儿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往往更加深刻,也更加深远。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训练各种生活技能、遵守规则的意识并且使得这种规则意识内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玩水、玩肥皂泡学会如何洗手;可以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把袖子当作山洞让幼儿把手伸进去以火车钻山洞的方式学习和练习独自穿衣服。幼儿的成长经历是独特的体验过程,幼儿教师以这种方式守护着儿童的童年,呵护着儿童的成长。幼儿游戏生活的实质是,幼儿浸润在游戏的精神之中。游戏精神洒满幼儿成长的道路,伴随幼儿的成长,使幼儿的生活充满灵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而独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节奏。幼儿园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完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许多集体活动需要幼儿逐个进行,这时就留下了很多需要等待的时间。比如在午餐时间,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的慢,如果给先吃完饭的孩子投放一些玩具让他们玩就可以消除这些孩子的消极等待的时间。在等待如厕和饭后散步的时候,教师带领孩子玩一些手指游戏或其他简单易操作的经典游戏,有的游戏还伴随着儿歌,这样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给每个孩子带来美好的情绪体验。
游戏是儿童心灵休息的港湾,游戏真正属于儿童的活动,当他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躲进这里躲避风雨。当孩子心情难过的时候,他们会独自或和自己的好朋友呆一会儿,这是他们在享受他们的秘密空间。在游戏的时空中,儿童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感受生活是值得过下去的。正如英国游戏专家温蒂•罗素所说,“对于那些命运不是很幸运的孩子来说,哪怕仅仅在游戏中有这种感受,也好呀!”儿童在游戏之中对于生活中不可控制的活动进行掌控,是对于现实的一种颠覆。有时候,儿童在站队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故意违反纪律,以此取乐。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对幼儿的游戏太过注意。

⑸ 论述怎样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观察和分析

1、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力
2、创造与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内3、让儿童生动活容泼、主动地学习。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