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音樂游戲指導策略有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音樂游戲指導策略有

發布時間: 2021-01-21 10:01:44

① 幼兒園音樂活動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想談談歌唱活動中教師如何抓住導入環節向幼兒發起互動,調動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 1.言語互動。 (1)故事導入。在教學中教師把歌詞編成幼兒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新授歌曲的導語,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 (2)猜謎導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師用一個傳統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認真傾聽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激發幼兒的歌唱慾望。3.動畫播放。教師可結合歌曲的特性製作PPT,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上來,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動。

② 幼兒園的歌唱的指導策略有幾方面

(一)教師優美的范唱,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 在歌唱活動中,傳遞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師,讓幼兒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也是教師。幼兒的歌唱,只是感性上的試唱,不理解詞的內涵、曲的優美,人雲亦雲,呀呀學語。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抒情。因此,教師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從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從而激發幼兒的音樂情緒,這是把音樂的美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 如,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中,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對歌曲的藝術形象有了一個較完整的了解,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二)情景表現,給幼兒直觀的感受 圖譜教學法是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幾種教學方式,以看圖譜上形象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能使教學有難變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音樂情緒,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小班歌唱活動《蘋果歌》中,教師在活動的開頭出示事先准備好的立體蘋果樹,並結合歌詞做摘蘋果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從視覺上吸引幼兒,再從聽覺上刺激幼兒,讓幼兒身臨在摘蘋果、吃蘋果的情景中,激發了幼兒地學習情緒,為幼兒更好的掌握歌詞、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礎。

③ 幼兒園游戲現場指導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維果斯基曾說過:「沒有教育的作用,游戲就不會產生或者就不會停滯不前。為了使孩子掌握游戲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預是不必要的,必須在一定的年齡階段上教兒童學習怎樣做游戲。」幼兒游戲的實踐表明,教師介入指導游戲可以提升游戲質量和游戲水平,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兒童多方面的發展。 那麼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究竟起到一種什麼樣的作用,應該採用哪些策略來指導幼兒游戲呢? (一)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作用 按照幼兒游戲的基本進程,教師在幼兒游戲中主要發揮四種作用。 1.為游戲開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備,包括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豐富其相關經驗,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安排布置游戲場地等 2.細致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行為,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如游戲中的同伴關系,游戲的持續時間、專注程度,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等等 3.根據上述觀察的情況,結合幼兒的特點,適時、適度、適當地參與幼兒游戲促進游戲順利開展,幫助幼兒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提升游戲水平 4.組織幼兒結束游戲,整理游戲材料,引導幼兒分享經驗,提升游戲水平,酌情對幼兒開展游戲的情況進行總結 (二)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策略 1.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 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幼兒游戲。比如某幼兒在小超市中當售貨員,然而無人前往超市購物,該幼兒無所事事,老師可以通過扮演顧客前往購物,和售貨員交流,還可以假裝購買的東西太多,引導幼兒上門送貨。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包括兩種: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麼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戲材料和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模仿其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是一名游戲者,教師的行為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當幼兒不會操作幼兒材料、游戲情節過於單一或缺乏創新時,教師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比如教師在活動區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會兒,就因為沒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進一步操作的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在幼兒身邊操作玩具,建構更多的作品,開拓幼兒的思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還可以邊說邊做,一是吸引幼兒興趣,二是教給幼兒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就是教師通過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到幼兒游戲中,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游戲能夠順利開展下去時,教師則可以退場,不能待得太久。 2.材料指引介入法 材料指引介入法就是通過材料的提供達到指導幼兒游戲的策略方法。游戲材料對幼兒的游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材料很多游戲就無法開展。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游戲材料,可以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不同,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也不盡相同。 3.語言指導 語言指導是通過教師的話語達到對游戲指導的一種方式,它是游戲指導中非常重要,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所使用的語言是非常豐富的,而不同語言在游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根據提問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師的語言分為七類。 (1)詢問式語言。 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拿不下了怎麼辦?」「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 上述就是詢問式語言,詢問式語言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教師藉助詢問式語言把幼兒面臨的問題情境描述出來,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思考並尋找解決途徑,起到促進游戲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家裡除了爸爸媽媽以外,還有誰?」(用於拓展和豐富游戲情節,可以考慮加入別的的角色,比如「寵物」)「你什麼時候給你的病人開刀?」(提醒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有的孩子剛剛還扮演醫生,但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角色,到處閑逛)「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啊?」(幫助幼兒豐富對警察的認識)「拿不下了怎麼辦?」(幫助幼兒思考更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麼辦呢?」(指導幼兒學會使用替代材料)這就是詢問式語言所起到的指導性作用。 (2)建議式語言。 建議式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教師通過給予建議,指導幼兒游戲。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當發現幼兒在游戲中情節發展停滯不前或出現困難時,給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導,而是採用建議的方式,比如,當發現一個幼兒試圖把娃娃放在堆滿東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擺弄玩具時,教師可以建議:「我覺得如果放在旁邊會更好。」當幼兒為了在麥當勞買不到油條而爭執時,教師可以建議說:「麥當勞沒有油條賣,那我們再開個賣油條的店吧。」 (3)澄清式語言。 幼兒的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時候由於不太理解社會規則,或者模仿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在游戲中表現出一些不符合規則的游戲行為。據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討論,澄清幼兒對事情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觀念。 (4)鼓勵式語言。 鼓勵式語言是教師通過鼓勵或表揚的方式,激勵幼兒把游戲行為繼續進行下去或走向深入。 給飛機塗色 比如,孩子們在美工區開展繪畫活動,主體是兵器,有的孩子畫迫擊炮,有的畫飛機,畫完後用油畫棒塗色,一個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畫棒給飛機上色,可是沒有白色的油畫棒,她就求助老師,說沒有白色油畫棒。老師先採用了建議式的語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顏色呢?」小女孩想了想,從中找出銀灰色的油畫棒塗色,剛塗了幾下,就把頭轉向老師,老師看了看她塗的色,說「用銀灰色塗多漂亮啊,很多戰斗機都是銀灰色,真棒」。聽到老師鼓勵的話語,小女孩高興地用銀灰色塗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鼓勵性的語言促進了兒童游戲的順利開展。 (5)邀請式語言。 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性格也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偏內向,或者社會性發展水平較差,不知道如何加入同伴遊戲,總是一個人玩耍,很少會主動發起交往,或者在游戲中往往處於配角。這時教師可以運用邀請的方式:「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吧」「你可以幫我理發嗎」「咱們去給汽車加油好嗎」等語言邀請幼兒與老師一起游戲或者進入游戲情境,圍棋創造和其他幼兒交往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參與游戲的樂趣,並逐漸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游戲中,如何與他人展開交往。 (6)角色式語言。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到游戲中,促進游戲情節更為豐富和深入地開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扮演角色和參與游戲時應自然,不要露出「導演」的痕跡。這種方法和我們之前講到的交叉式介入法,二者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在這里更強調語言的使用。 (7)指令式語言。 「指令式語言」即直接的命令或指令。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違反規則或做出一些危險舉動時,教師要立即通過明確的指令性語言制止其行為,比如,「不能這樣」「趕緊停下來」「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頭,這樣會很疼得」,等等。明確具體的指令,能及時制止幼兒的不恰當行為,避免危險的出現,保證游戲活動安全健康地開展。 在游戲指導策略這個問題中,一共給大家分享了三種方法: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提供游戲材料、通過語言指導,教師應根據需要,採取適當的方式策略對幼兒游戲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④ 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老師的指導策略有哪些

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角色游戲顧名思義,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需要我們更好地指導、探索,以尋求在園小朋友更大的發展。而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環境,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指導是至關重要的。
角色游戲是新進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最愛,不需要老師的干預,只要給一個環境,他們就能玩得有聲有色。對小朋友們來說,角色游戲這四個字是比較陌生的,但是面對著布置好的環境,比如「娃娃家」,他們會忍不住地去擺弄擺弄,在與玩具的「交流」中他們會很簡單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動作,會抱著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裡」串門,還會問「娃娃」一些簡單的問題:「寶寶,你餓了嗎?」「寶寶你要喝水嗎?」……幼兒們把娃娃看作是有生命的,這些現象在開展「娃娃家」角色游戲時,是經常能觀察到的。因此,為幼兒提供較多的形象逼真的玩具,布置良好的區角環境,鼓勵幼兒大膽玩耍是教師主要的任務。

一、材料——玩游戲的興趣前提
角色游戲,離不開豐富的材料,材料越豐富,小朋友們玩得越起勁,特別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更注重形象思維能力,更要求教師為大班小朋友提供角色游戲的准備材料。
首先,要考慮材料、玩具的形象性。一個個顏色鮮艷、形象可愛的玩具能促使幼兒產生玩耍、擺弄的慾望,玩具是小朋友們的最愛,一旦小朋友們愛上了玩具,那肯定也會愛上游戲,更會投入到游戲中來;其次,在准備玩具的數量上,也有所要求,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小朋友的年齡心理特點,都喜歡爭搶玩具,而且一旦搶到自己手裡,都很難協商,在布置「娃娃家」區角時,我們教師可以多准備一些娃娃,娃娃家的餐具,比如小碗、筷子、勺子、還有模擬點心水果等,用來招待客人需要;
再次,大班幼兒的玩具提供不需要太復雜,要根據幼兒的喜好准備適宜的材料,當材料適應孩子的特點和需要時,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使用材料,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比如在「娃娃家」角色區域准備材料時,小朋友們更喜歡的是可以准備跟娃娃相關的材料,如娃娃的衣服、鞋子等,而一些空調、冰箱等家電,小朋友們似乎關注得更少。
最後,材料的增添要根據幼兒認知發展水平,遞進式地投放。在游戲時要注意觀察孩子對各種材料的使用情況,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和活動水平對材料進行有效地增減。比如在「玩具店」一開始,可以為小朋友們准備好一些常見的玩具,供小朋友們玩,也可以由小朋友們「購買」。但是過一個階段後,現有的玩具滿足不了小朋友們的玩樂需求,這個時候再適當地增添一些新鮮玩具,重新引起幼兒玩耍的興趣。
二、觀察幼兒游戲,適時參與指導
當幼兒已經能自立開展游戲後,我們盡量放手讓他們自己游戲,但是也少不了必要的指導、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在指導大班幼兒的游戲時,教師必須以觀察幼兒的動作、語言作為重點。其實對幼兒來說是能夠和玩具「交流」的,而教師作為旁觀者,站在小朋友邊上,得用極其「認真」的態度來關注他們的游戲過程,「煞有其事」,這就是角色游戲要求我們做的。除了欣賞他們的游戲過程,也應適時地指導,比如,拎著娃娃的頭發了,揪著娃娃的耳朵了,等等。可以反問小朋友,大人這樣,你覺得舒服嗎?或者老師可以參與游戲:「我好痛呀,你揪著我的頭發。」變聲為娃娃的口氣來說,幼兒更能接受,都能及時地調整自己抱娃娃的姿勢。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我們老師還要不斷地與幼兒交流,用交流來解釋幼兒的行為,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生活、模仿成人勞動。

三、鼓勵幼兒交流玩游戲心得
大班的小朋友,語言能力發展還比較好,要求他們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戲體會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培養的。教師在學期的初期首先應提供最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喜歡來講講游戲中的事 。
大班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及注意力不穩定, 行為不受規則控制, 更不會用規則調節自己的行為, 同伴間一旦發生矛盾就無法解決或終止游戲或等待教師的幫助。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 並針對每個幼兒的特點, 有目的, 有計劃地通過游戲的不同主題, 不同角色對幼兒進行教育和訓練。我們老師在指導中也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兒平行游戲來影響幼兒, 但要牢記幼兒在先教師在後的原則。比如,看到「娃娃家」比較冷清,我就以客人的身份出現:「家裡有人嗎?」小主人過來開門了,我也參與到游戲中來,和小朋友對話,互動,一起「做家務」,一起「照顧娃娃」。這樣通過教師的參與游戲性指導, 使幼兒在游戲中主題內容得到繼續與深化。
幼兒的一日活動離不開游戲,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之一。怎樣讓幼兒愛上游戲,更好地參與角色游戲,讓游戲成為有益於幼兒的活動,我們作為教師,在指導活動中,應及時反思,總結,共同探索游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