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園大班障礙游戲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園大班障礙游戲

發布時間: 2021-02-24 18:30:49

❶ 障礙跑游戲規則

1、游戲方法抄:,學生分成4組,襲每組10人,隊形如(圖5)。每組學生接力跑克服每小組討論出來的一個障礙物,在各自的范圍內按過障礙物的要求進行游戲比賽。
2.游戲規則:
開始時每組第一位同學站在起跑線前,聽到開始的口令後立即跑出並在相應的區域內依次過每個障礙物。不得搶跑,不按要求跑的那組將扣2分,速度最快的那組得5分,最慢的那組全體成員將做原地蹲起5次

❷ 幼兒園大班開展哪些游戲存在什麼問題提出措施與建議

現代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更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幼兒對於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而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在角色游戲中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予以指導教育這便是最重要的任務。
一、角色游戲的概念、特點及其作用。
所謂的角色游戲就是指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像,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由幼兒自己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游戲內容、分配游戲角色和制定游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它能滿足幼兒嚮往、想像模仿和實踐的心理需要。比如娃娃家游戲,醫院游戲,商店游戲等等是不同主題的角色游戲,都有一定的主題,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它也是創造性游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游戲。
幼兒角色游戲全面地反映了幼兒游戲的特點,游戲的自主自願性、虛構性、社會性、愉悅性、非生產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出來。角色游戲與其它形式的游戲相比較,更突出地表現出兩個最基本的特點:高度的獨立自主性和特殊的想像活動。從而引申出角色游戲最主要的教育作用就是:通過幼兒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與模仿,有助於幼兒學習生活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有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二、角色游戲中教師指導存在的問題。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教師是支持者、參與者而不是指揮者,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游戲現狀,靈活扮演各種角色,不失時機地給幼兒啟發性的建議,引導幼兒擴展新的游戲主題。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游戲指導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一)對游戲材料的投放尺度拿捏不準。
眾所周知,玩具和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支柱,更是對幼兒游戲的一種隱性指導,幼兒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啟發下產生聯想並引起做游戲願望的。很多教師在剛開始投放角色區游戲材料時,認為游戲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實、越漂亮,孩子們越喜歡,太過於片面追求時髦、模擬的游戲材料,而忽略了材料投放的操作性。
案例一:教師為中班角色區「親親熱熱一家人」提供了全套模擬傢具,其逼真的造型和鮮艷的色彩吸引了全班幼兒,他們爭先恐後到這個區角玩。可沒過多久,孩子們漸漸厭煩了這里一成不變的擺設,「床鋪」只能給娃娃睡覺;「電視機」只能用來觀看;「冰箱」只能用來放水果……
顯然這些模擬材料的單一功能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剛開始由於物品形象逼真,孩子們還比較感興趣,但時間一長孩子們就失去了興趣。這些材料雖能吸引幼兒注意,短時間內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時間一長,由於以物代物活動少,幼兒創造性體現不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便很難維持。
(二)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缺乏真正的觀察者。
觀察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觀點已被廣大幼兒教師所接納,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觀察的質量。
有些教師認為,游戲是幼兒自己玩的,只要不出問題,教師就可以不管。他們把游戲看成是自己放鬆和歇息的機會,根本沒有觀察游戲的意識。況且,游戲與教學活動相比,不如教學活動那麼好駕馭,因為幼兒是動態的而非靜止的,他們的行為是教師難以控制的,主宰游戲的是幼兒而不是教師。加之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幼兒,確實難以對每一個幼兒的情況都了如指掌,而有些教師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觀察靜態的情景,因此難以觀察到動態游戲中的幼兒究竟在干什麼。或者有的教師將觀察僅限於安全的防衛,著眼於不出事故,至於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情緒體驗、語言、思維發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這種觀察只觀不思缺乏質量,不能及時了解幼兒,調整幼兒的活動。
現在,大部分教師都不同程度地認識到了游戲的重要價值,都知道要通過觀察來指導游戲,但是在角色游戲中我們發現大部分教師缺乏觀察者角色意識,觀察的敏感度不夠,往往在游戲活動中有的教師忙碌地穿插於活動空間之中,較多地介入幼兒的游戲之中,象一個指揮者不停地發號施令。可對為什麼觀察、觀察什麼、怎樣觀察還是不太清楚,出現了想觀察而不會觀察的現象。
(三)指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整體性和層次性,沒有保證指導行之有效。
教師在指導角色游戲活動中,常常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總是把角色游戲的主題事先安排好,幼兒只能機械的模仿,被動的進行游戲,還習慣於把現成的知識及答案告訴幼兒,要求幼兒達到某種水平,存在不尊重、不平等、不對話的現象。有時在游戲中因怕亂、怕出事,還會輕易打斷幼兒的游戲,給幼兒的束縛太多,因此幼兒游戲的權利不同程度地被剝奪了。
幼兒游戲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幼兒在游戲中注重的是游戲的過程體驗,而對於游戲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並不在乎,他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不同年齡幼兒游戲的特點是不同的,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游戲也是有差異的。由於對幼兒游戲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教師面對幼兒游戲時,往往會以自己的既定標准去看待不同的幼兒,對他們游戲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出現了幾種典型的「重輕失調」現象,即重知識技能的掌握,輕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重遊戲的預成結果,輕幼兒的實際能力水平;重遊戲的逼真性,輕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的發揮;重直接的語言指導,輕幼兒在游戲中的自由探索;重遊戲的結果,輕游戲的過程體驗;重遊戲環境創設的規模,輕實際利用的靈活性。
(四)無法正確把握介入角色游戲時機。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時,教師的「介入」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因素,然而常常出現教師的無意義介入,或遇到一些情況會讓教師處於介入和不介入的兩難境地。有些教師獨斷的以自己想做的事替換幼兒原來的計劃,或者通過強行中斷游戲以教導規則和概念,這樣只能是毀了游戲,既令游戲脫軌,又遏制了幼兒發揮其自主性和積極性。
案例二:大班角色區,女孩2:「大夫我咳嗽,給我開葯吧!」男孩1聽了聽,就對拿葯的男孩2說:「給她拿一些阿莫西林吧!」男孩2說:「你過來呀,我給你拿葯。」這時老師問:「誰是大夫呀?」男孩1答:「我是呀!」「你們換一換玩,不要一個人老當大夫,來!你來當病人(教師指著女孩1說,並給其他孩子都分配了角色)。」老師說:「你先去拿卡,再掛號,然後再去找大夫看病。」當大夫的男孩2說:「我不想當大夫,我就想給小朋友拿葯,我就能記住葯放在哪裡。」教師制止住他說:「你現在是大夫。」男孩2反對道:「我不喜歡當大夫,大夫不能給小朋友打針,我當護士吧……」教師覺得很難導演幼兒的游戲就離開了角色區。
本案例中,孩子自己發起和組織了角色游戲活動,有故事情節,角色分配也合理,玩的也很開心,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一種體現,教師應該給予鼓勵。但是教師的介入不僅沒有使孩子的游戲向高一級層次發展,反而打亂甚至破壞了游戲的進程,影響了幼兒的情緒。

❸ 幼兒園大班如何玩蹴鞠游戲並設置障礙

游戲1:熊貓挖筍——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及思維能力 玩法:有兩人一起玩,游戲時,兩人各將自己的熊貓放在自己一方熊貓家中,然後輪流擲六面體,誰擲出與自己熊貓衣服顏色相同的一面,誰就拿起自己的熊貓沿小路向圓圈處走一步,若擲出對方的顏色。

❹ 爬越過障礙物的大班游戲叫什麼名稱



班親子體育游戲
1
游戲名稱: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

游戲目標:
練習孩子動作的靈敏性和掌握能力,培養家長孩子之間的協調性。

游戲方法:
孩子扮演小袋鼠站在前面,
媽媽扮演袋鼠媽媽站在後面,
雙手搭在孩
子的肩上。
母子二人節奏一致地向前跳躍。
當爸爸扮演的大狗熊呈現時,
袋鼠媽
媽和小袋鼠趕緊站住不動。
大狗熊繞著他們轉一圈,
做出各種怪相,
袋鼠媽媽和
小袋鼠假如忍住不笑不動則勝利。

2
游戲名稱:城堡大戰

游戲目標:
1
、反復練習扔球的動作,讓孩子感受破壞和重組的趣味。

2
、練習目標性投擲。

游戲方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用積木建立碉堡,
一起向目標扔球。
父母和孩子輪流
攻擊城堡,
直到城堡倒塌。
然後再一起將城堡蓋起來,
探索如何使城堡更牢固的
方法。

3
游戲名稱:雜技演員

游戲目標:頭頂輕物向前進,向後退,繞障礙物行走,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游戲方法:幼兒和家長把茶杯墊放在頭頂上,然後往前走,向後退,繞過塑料瓶
曲線行走,以茶杯墊不落地和人不碰倒兩旁的塑料瓶為勝者。

4
游戲名稱:打保齡球

游戲目標:探索用物擊瓶,提高手臂力量。

游戲方法:
幼兒和家長各用手中的小皮球輪流擊打前方的塑料瓶。
誰擊倒的瓶子
多,誰就是勝者。游戲反復進行。

5
游戲名稱:馬兒運糧

游戲目標:負重行走,跨跳,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

游戲方法:幼兒和家長分別扮小馬和老馬,把米袋放在背後,兩手在胸前拉緊,
不讓其掉下來。
比賽開始,
幼兒和家長背著糧食快速走小路,
跨小溝、
過獨木橋,
把米袋放在指定的地方,以速度快者為勝。

6
游戲名稱:雕塑家

游戲目標:樂意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物體的動態造型,提高身體的控制能力。

游戲方法:
幼兒把自己當作一塊黏土,
任由雕塑家雕塑。
家長運用多種想像在幼
兒身上雕塑,將幼兒的手彎一彎,頭擺一擺,盡可能將幼兒的肢體多樣化,孩子

和家長可以互換角色,孩子來做雕塑家。

7
、游戲名稱:滑稽人比賽

游戲目標:嘗試游戲目標套圈快速行走,體驗競賽游戲的樂趣。

游戲方法:以家庭為單位分成若干組,每隊三人,每人把塑料圈套至膝蓋,兩腿
分開撐住

圈,不讓其往下掉,然後任意做一個自認為最滑稽的動作,帶著圈快
速向前走。
到終點後,
拿一頂帽子戴在頭上,
然後往回走,
把帽子交給第二個人。
第二個人走互終點,
再拿第二頂帽子戴在頭上,
走到第三個人處,
把兩頂帽子交
給第三個人。
隨著游戲的進行,
難度越來越大,
最後以每戶家庭的最後一人腳上
的圈和頭上的三頂帽子不掉下來,且速度最快,更替動作最滑稽為勝。

❺ 幼兒園需要團結合作障礙的游戲

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以提高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游戲又貫穿於幼兒生活的一日各個環節,而游戲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幼兒內在需要的,是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對幼兒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就應當為幼兒創設各種環境,並利用這一資源,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交往的意識,學習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一、努力為幼兒創設可充分自由交往的環境和條件。幼兒學習、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寬松真實的氛圍中進行充分的嘗試與練習。首先,建立促進各區幼兒間合作的良好常規。以前區域游戲中幼兒交往僅限於本區范圍內。有一次娃娃家裡的石澤對我說:「老師,我想帶孩子到理發店理發。」「好吧!」石澤高興地走到理發區,說:「我帶孩子來理發,可以嗎?」正在理發的小雨和浩浩愣了愣,轉頭看著。我向她們點了點頭,小雨馬上笑著搬過一把椅子,拉著石澤說:「好吧,你抱著娃娃坐在這兒我馬上給你們理發。」理完發石澤說:「現在娃娃困了,我帶他回家睡覺,謝謝你們,再見!」以上事例表明,我們應該鼓勵、引導各區游戲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這樣有利於拓寬幼兒交往的空間,增強幼兒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其次,教師鼓勵、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幼兒喜歡游戲,但游戲過程中經常發生各種矛盾沖突。幼兒面對矛盾沖突,她們往往喜歡請老師替他們解決問題。但幼兒應逐漸形成勇於自己解決矛盾沖突的能力,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有一次,幼兒在玩娃娃家時,就因為一個灶具,孩子們發生了激勵的爭吵。這時,欣悅很生氣的告訴我,「老師,你看!明明又搶我家的煤氣灶了!」這時的我連忙說:「欣悅,你看怎麼?」欣悅還是生氣的說:「讓他還給我!」我又找到明明,「明明,你看欣悅生氣了,你知道為什麼嗎?」明明不好意思的說:「欣悅,別生氣了!我把玩具還給你!」欣悅這時也高興的說:「你先玩一會兒,等會兒再還給我吧!」這時她們又開心的去玩了。最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引導幼兒互幫互助,增加幼兒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活動區是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的有效場所,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指導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幼兒。陳鶴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強調「兒童教兒童」。有一次,我與浩南在玩顏色識別游戲,靜靜走過來,說:「老師我也想玩!」「好吧,你們倆玩。但是靜靜應該象老師那樣邊幫助浩南玩,好嗎?」「好!」靜靜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玩了好幾個輪回,靜靜還連連讓了浩南好幾次,最後我又聽見靜靜說:「今天你認識綠色了嗎?」浩南點點頭說:「嗯,認識了。明天我們倆再一塊兒玩,好嗎?」鼓勵引導幼兒充當個別幼兒指導者有助於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品質,有助於增強幼兒相互交往的樂趣,有助於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發展。二、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3—6歲幼兒往往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不穩定,並伴隨情感受進行。在活動中,只有當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時,才會積極參與活動。活動區的活動為幼兒創設了自由、理解、寬松、合作的人際環境,他們可以在同一活動區與同一組小朋友進行交往,也可在不同活動區和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時是幼兒與教師的交往,交往的方式是自由變化的,減少了思維的框框與內在的壓力,幼兒的手、口、腦都得到了解放。游戲是幼兒最樂於參與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是又一條重要途徑。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投入「現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誘導很容易接受。結構游戲、角色游戲等創造性游戲具有群體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的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例如;我們在活動室里設立娃娃家、醫院、理發店等,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的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娃娃」與「長輩」的交往、「醫生」與「病人」的交往、「營業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你來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更增添幼兒交往的興趣。另外,幼兒在游戲角色中活動,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心得到發展,並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創造性游戲是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行為的最佳活動。在區域活動中要充分利用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語言交往的遷移。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已習得一些語言交往經驗,老師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進行遷移,有助於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如:幼兒學會說:「請你幫幫我,好嗎?」等的句式可以遷移到游戲中,「請讓一讓,行嗎?」「請和我一起玩,好嗎?」「請你來娃娃家做客,好嗎?」......區域活動中,除了強化幼兒語言的交往功能,我們還引導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主題,制定游戲規則,鼓勵幼兒通過協商分配角色,各游戲成員有機地進行交往,從中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的意識。孩子們在游戲體驗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樂,逐步學會了合作、謙讓、互換、輪流、妥協等協調同伴關系的技能。三、正確運用評價手段,鼓勵、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幼兒的發展水平與特點,決定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需要教師及時的指導和充分的強化,而實現它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活動區游戲後的評價。活動區游戲後的集體評價有助於全體幼兒的普遍發展與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活動後,向大家介紹某些幼兒的友好謙讓行為,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之後,在活動區游戲過程中,經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說,自己是如何把玩具謙讓給別人玩的。另外,有一次我發現冉冉、苗苗等小朋友,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兒園生活為主題的游戲,其內容較豐富、有條理。我利用評價機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他們是如何開展游戲的,並組織幼兒討論「在游戲中,如果你是幼兒園老師會怎樣組織小朋友們的生活?在游戲中,小朋友們應該如何協商、分配角色?」他們各抒己見,豐富多彩。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在娃娃家中開始了以幼兒園生活為主題的游戲,他們協商、分配好角色後,開始了游戲,又是進餐、又是畫畫、又是游戲、又是講故事,其內容更生動有趣。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獲得社交技能,發展社會性行為。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我們應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同時社會交往是幼兒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對於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並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並能初步根據社會規范調節自己的行為,發展交往能力。

❻ 幼兒園自主游戲過障礙

游戲對於幼兒之所以魅力無窮, 就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幼兒自主自願地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讓幼兒自主地游戲,成為游戲的主人,這種觀念已被人們普遍地接受和認同。為了使游戲順利開展並做出成效,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建立和執行規則,培養規則意識。規則使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活動有目的性;進而通過規則引導幼兒意識到行為的質量和後果。
游戲是幼兒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獲得關於周圍環境與生活的各種印象,他們會把這些印象或經驗帶進他們的游戲中來。
幼兒玩滑滑梯的時候,盡管教師總是事前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要從樓梯上去再從滑道下來。可每次游戲的時候,開始時,幼兒似乎還記得這些規則,時間一長,幼兒就開始犯規,有的從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個一個疊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兒用手抓住上面的護欄,身體躺在滑道上擺動,嘴裡喊著救命!救命啊!臉上流露出頗為誇張的表情,護欄邊圍著幾個幼兒正在有條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兒掉到水裡去了,有的幼兒救上來了。教師看到那麼多的幼兒擠在一起,走過去制止他們:小朋友,看看誰最聽話,知道怎樣滑滑梯才是對的。小朋友立即變乖了,停止了原來的活動,排著隊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靜了許多。教師放心地在一旁觀看。可沒過幾分鍾,有幾個男孩子又開始了救人活動,有的被怪獸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奧特曼,我來救你們。參與救人游戲的孩子越來越多,游戲場上又熱鬧起來。
是制止他們,還是順其自然。不制止?怕他們出事故。制止他們又於心不忍,幼兒玩得那麼投入。游戲中的自主和規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分強調規則,勢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失去滿足和快樂感;反過來,過分強調自主,沒有規則的約束,游戲就會顯得雜亂無序,毫無質量和意義。教師該如何處理游戲中幼兒自主性與規則意識之間的矛盾呢?
一、尊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
游戲是幼兒基於內在動機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的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是幼兒的權利和需要,是幼兒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靜下心來想一想,成人也喜歡來點刺激的游戲,游樂場里的過山車、快速滑行車,新型運動中的攀岩、懸崖跳水、急流探險都是成人喜歡的驚險活動,一個險字本身就包含著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險後的成功卻往往能帶給人巨大的滿足感。 孩子在游戲中的動作一般來說具有非常規性。例如幼兒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帶給幼兒的感受外,幼兒還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情節,例如:奧特曼救人、過山車等。幼兒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現,使游戲情節精彩,內容豐富,當然會令他們流連往返。因此,幼兒游戲時,教師要把選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樣才能夠讓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快感。
就算是小班的幼兒,也仍然會在游戲活動中反映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們想像的角色。但教師總會擔心幼兒不會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兒按教師的意願重復那些規矩的活動,結果是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自主性,時間長了,會束縛幼兒的思維和手腳,表面上看上去聽話乖巧,實際上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內容,表現,看看他們在游戲中做什麼,怎麼做的;傾聽他們在游戲中談論什麼,怎麼交流,對積極地部分給予肯定,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選擇,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注意幼兒在游戲中的愉快體驗。
幼兒在游戲時的動作、語言、情節常常是比較隨意的,甚至是盲目沖動的,特別是小班階段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准則行事,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戲進行時易發生沖突和過激行為,導致不良後果產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戲中,救人的孩子越來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讓幼兒自主自由、隨心所欲,完全忽略規則在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功能,那麼幼兒在游戲中根本就自主不起來,同伴間互相干擾,混亂無序,游戲不能順利開展,自然沒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制定規則,讓幼兒學習遵守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在有序的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注重遊戲的指導和評價,培養幼兒的自律性
在我們談論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的時候,同時有這樣一種誤區,游戲既然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成人就不因該過多地干預,讓幼兒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好了,只要幼兒高興就行。事實上游戲就變成了放羊式的一種低水平的游戲,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就無從體現,幼兒在游戲中變得盲目,沒有規則,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前面提到的幼兒安全問題就變得突出了。因此,我們要謹慎地界定幼兒地游戲行為,評價幼兒地游戲過程。
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觀察幼兒當前或已有的經驗和能力,需要教師在哪個方面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培養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自覺性。規則是必要的,幼兒受年齡限制,控制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容易憑興趣模仿或重復一些危險的行為和動作。特別是在活動激烈時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要讓幼兒學習和掌握判斷是非的標准,學習區分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錯誤和危險的,讓幼兒學會自律。這樣才能把外在的行為要求變成內在的行為需要。例如,玩竹竿游戲,孩子們很喜歡,能用竹竿玩出很多種好玩的玩法:抬轎子、雙杠、騎竹馬、跳竹竿讓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在游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危險的玩法:有的用竹竿相互對打,有的將竹竿亂扔。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必須立即制止,並讓所有的孩子知道這樣的玩法是不對的,是很不安全的。在游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哪些玩法是可行的,哪些玩法是不行的,制定出玩竹竿游戲的規則。這樣,既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孩子制定規則的能力。當游戲規則制定好後,要培養幼兒自覺遵守規則,學會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通過評價使幼兒不斷掌握規則。規則是針對每一個幼兒的,在游戲中要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養成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對違反者做到一視同仁,賞罰分明,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
規則無疑是必要的,但過於繁瑣、生硬,就變成了套子,束縛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行為。活動前,有的教師會提一大堆的要求,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把那些文靜、乖巧的孩子作為榜樣。長期這樣,幼兒會變得看教師的眼色行事,為了聽教師的表揚而變得循規蹈矩,自主性得不到發展。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有明顯違規行為的幼兒畢竟是少數,遇到不恰當行為出現時,教師不妨給他一個提示或疏導,既加強了針對性又避免了打擊一大片。
幼兒在游戲的自主程度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自主游戲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游戲過程的自主程度與規則要求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保護幼兒的創造火花
世界各國都已經意識到兒童創造性培養的重要性,把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來抓,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必須做的事情。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想像多是無意性的,不是經過苦思冥想得來的,往往是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游戲中幼兒的創造隨處可見:滑梯當成了大海、積木當成了手槍、樹枝當成了寶劍、椅子當成了火車,這些創造的火花,讓原本簡單的游戲變得精彩、生動起來。
教師所應該做的就是留給幼兒充足的思維空間和實踐機會,及時捕捉他們的創造性的點滴火花,予以肯定,正確對待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突發奇想,並和他們一起游戲適當地給予幫助,從而使他們的游戲順利地開展,創造性得到更大發揮。
但如若處理得不好,積木手槍會引發幼兒攻擊性行為,小椅子火車不恰當的使用會變成安全隱患。讓幼兒騎在椅子上把火車安全的開下去,還是為了某一個違規動作讓游戲停下來?我認為教師不妨和幼兒商量一下,讓幼兒明白行為的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找出對錯,討論怎樣做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才能與同伴玩得更好更盡興等。這樣既保護了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火花,又逐步學習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約束和剋制自己的不恰當行為,獲得積極的對人對事的態度與積極得當的行為方式。
教師是游戲的組織者、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教師是游戲問題的解決者、教師是游戲適當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既豐富多彩有利於幼兒發展,又安全科學有利於幼兒的健康。寓教育於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游戲雖說是幼兒自發的自然活動,但是它一旦進入教師的視野,就被引入幼兒的教育領域,它就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活動,它會受到人們的教育價值觀的規范,被區分為好的游戲』和不好的游戲。

❼ 幼兒園大班的游戲有哪些

游戲1:熊貓挖筍——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及思維能力 玩法:有兩人一起玩,游戲時,兩人各將自己的熊貓放在自己一方熊貓家中,然後輪流擲六面體,誰擲出與自己熊貓衣服顏色相同的一面,誰就拿起自己的熊貓沿小路向圓圈處走一步,若擲出對方的顏色則不走動棋子,走完圓圈就可以挖竹筍,放入自己家,下次再擲自己顏色,再挖下一個竹筍,挖完所有竹筍,計算誰挖的多為勝。 游戲2:抽牌湊數——培養幼兒分析、概括及速算反應能力,理解加法互換,加減互逆的關系 游戲准備:每人三張同樣大的紙片,用小紐扣在紙片上分別畫1~3個小圓點,並寫上相應數字。 游戲方法:幼兒自由結合,每兩人一組游戲。以《石頭、剪刀、布》決勝負,勝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兒湊數,進行三以內的組成、加減運算練習。算得對又快的幼兒得紅花一朵,游戲結束,紅花多的為勝。 指導建議: 1、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張,抽多抽少都視為違規。 2、游戲之前先學會《石頭,剪刀,布》 游戲3:接龍卡片——識別長短、高矮、數字,學習排序 游戲准備: 1、長8厘米,寬4厘米的白卡紙若干。 2、幼兒2~4人一組,每人取5~6張接龍卡。 游戲方法: 1、數字接龍:根據卡片兩端的數字接龍。 2、長短接龍:根據從長到短接龍。 3、高矮接龍:根據從高到矮接龍。 4、數字多1接龍:按著卡片上的數字順序接龍。 5、數物接龍:根據物品的數量與數字接龍。 指導建議:教師應在一旁指導,出現錯誤及時糾正。 游戲4:送迷路的小動物回家——培養幼兒判斷、推理、思維能力 游戲准備: 1、動物卡片4張,迷路圖4幅,鉛筆若干。 2、幼兒分成4組。 游戲方法: 1、教師對幼兒說:"小兔、小雞、小鴨、小熊迷路了,不知道該走哪條路回家,小朋友,請你們送它們回家吧。" 2、幼兒分成4組,分別連接四幅迷路圖。 3、先連完者為優勝。 指導建議:鉛筆連線中途不能斷開,不能與圖中線路交叉。 游戲5:小羊請客——能將實物卡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並初步進行匹配相應點卡 游戲准備:小羊圖片一張;不同數量動物的卡片(1隻貓,兩只狗等);不同數量食物的卡片(一條魚、兩根骨頭等) 游戲方法: 1、今天小羊請客,教師分別出示小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請了什麼小動物,有幾個? 2、請幼兒說說小羊應該准備一些什麼吃的來招待小動物? 3、請幼兒根據小羊請的小動物數量分別在餐盤里放上相對應的、同等數量的食物如:一隻小貓一條魚,兩只小狗兩根肉骨頭。 指導建議: 1、每次請客的動物數量可不同。 2、多次活動之後,可直接請幼兒擺放食物,然後再檢查食物的品種和數量是否提供對了。 游戲6:有趣的生活用品——培養幼兒觀察力、注意力 游戲准備:生活用品的拼圖和完整圖片。 游戲方法: 1、出示生活用品,請幼兒說說都有些什麼生活用品。 2、出示生活用品拼圖,請幼兒拼出這些生活用品。 指導建議: 1、游戲前幼兒積累相關的生活用品認知經驗。 2、游戲可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如兩人一組看誰拼得快。 游戲7:鞠躬和立正——發展注意力和反應力 游戲方法:全體幼兒自由站立在場地上,面向中心,幼兒遵照教師的口令做動作。教師站在場地中心,發出口令「鞠躬」或「立正」,幼兒的動作與口令相符。未根據口令做動作或動作做錯的幼兒立即退出遊戲。堅持到最後者為勝,在下一輪游戲中代替教師喊口令。 指導建議: 1、還可根據口令做相反動作。 2、口令可進行不同的變化,並有執行性。 游戲8:小偵探——發展注意力、觀察力與記憶力。 方法:全體幼兒自由地站立在場地上或坐在椅子上,選出一名幼兒扮演偵探,觀察大家的服飾後,暫時離開集體。然後讓一名幼兒脫下外衣隨意的給另一位幼兒穿,再請偵探回來,繼續觀察大家的服飾後,說出誰的外衣不見了,誰穿的不是自己的外衣。 指導建議:游戲中除讓幼兒調換外衣外,也可以調換鞋子,冬天可調換帽子、圍巾、手套等用品。 游戲9:泡泡糖——提高幼兒對身體各部位的認知。 玩法:請一位幼兒做小主持人,請若干幼兒游戲(人數是奇數)。主持人喊「泡泡糖」大家回應「粘什麼」,主持人說出身體的某個部位,幼兒就兩兩互相接觸主持人說的部位。比如,主持人說頭頂,幼兒就要兩人一組把頭頂相接觸。而沒有找到同伴的人被淘汰出局。當幼兒人數剩下偶數時,主持人要充當1人在其中,使隊伍始終保持奇數人數。最後剩下的兩人勝出。 指導建議:提醒主持人喊出的身體部位要有一定的可實行性。 游戲10:拍電報 ——訓練靈敏性、注意力、記憶力、鞏固兒童對數的概念 游戲准備:幼兒分成2組-3組,每組 2-10人。 玩法:教師小聲地將電報數字型大小碼告訴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不能讓其他的幼兒知道,然後聽信號拍電報。第一個小朋友將右手在第二個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師說的數目點幾下(例如電報數字是5就用手指輕輕點5下),依次往下進行。由最後一個小朋友報出電報的號碼,看看哪組的電報拍的快、拍的准確。 游戲規則:當老師發口令後,各組幼兒按傳遞的指令,開始拍電報。最後一個幼兒得到電報後要舉手,並把數字寫在紙條上。

❽ 求幼兒園大班室內游戲,,由於我們幼兒園是在樓上,不能在室內跑跳,所以求一些上肢游戲,,或是數學游戲

找數字然後按順序排列(圖片:有些動物身上或一個圖案含有多種數字…)、撲克24點(加減乘除運算)、圍棋、象棋、猜謎語、表演(簡單的對話)、手工(捏橡皮泥做玩具)、畫畫、好多咧~選取一些有趣並具有培養自身能力的游戲

❾ 幼兒園大班可以做哪些室內趣味游戲

  1. 吸管運輸

    要分出若幹人一組,每人嘴裡叼一支吸管,第一個人在吸管上放一個有一定重量的鑰版匙環之類的東西權,當比賽開始時,大家不能用手接觸吸管和鑰匙環,而是用嘴叼吸管的姿勢把鑰匙環傳給下個人,直到傳到最後一個人嘴叼的吸管上。
  2. 海底探寶
    教師先將字卡四散擺放在室內。幼兒站在小椅子上,集體念兒歌:"我是小小潛水員,練跳水,真勇敢;不怕風浪大,不怕海水寒;跳進大海里,來把珍珠撿。"然後,幼兒跳下來,撿起"珍珠"(字卡),大聲念出珍珠寶寶的名字。如念對。 得一小獎品。

  3. 釣瓶子
    用系有小木棍的釣魚桿將瓶子釣起,家長與孩子比賽。
    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誰釣的多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