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益智 » 幼兒游戲行為表現評論
擴展閱讀
天成解說一個人的游戲 2021-03-16 21:51:02
打游戲什麼牌子顯卡好 2021-03-16 21:51:00

幼兒游戲行為表現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3-16 07:22:12

① 怎樣具體分析幼兒的行為、結合指南將幼兒在游戲中的側重點進行分析了評價

幼兒的自發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發開展的游戲,其活動的本體是游戲,其中有潛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也可稱之為本體性游戲。它以游戲本身為目的,是一種幼兒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表現的活動,也是幼兒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創造。

(1)自發游戲對於幼兒有特殊的發展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在長期研究兒童游戲的基礎上,提出幼兒自發自主的游戲對其具有特殊的發展價值:一是游戲反映發展,因為游戲是兒童已有經驗的表現活動;二是游戲鞏固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練習性行為;三是游戲促進發展,因為游戲中有大量的自發探索性行為。

筆者也通過對幼兒期的典型象徵性游戲的研究發現,幼兒在其自發的游戲中能夠最放鬆、最自然地表現出他們的興趣、愛好、需要和創造性行為,這類活動對他們來說是最具安全感、愉悅感、歸屬感、勝任感、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的活動。所以,自發游戲對於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2)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了解幼兒和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

幼兒的自發游戲對於教師來說,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兒的載體。觀察幼兒的自發游戲是教師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原因有幾點:首先,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教師可以了解到他們最真實、自然的表現,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真實的幼兒;其次,通過觀察幼兒的自發表現,教師可以看到幼兒很多在教學情境中難以表現出來的、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行為,有助於教師發現一個智慧的幼兒;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和幼兒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與幼兒的合作夥伴關系,建構對於幼兒主動學習的深入理解,並找到與幼兒互動的適宜策略和方法……觀察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是教師嘗試換角度思考,向幼兒學習,並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成長的過程。

2.改善教師觀察行為的要點及方法

要點一:解決態度的問題,幫助教師增強觀察意識

目的:使教師從關注自己設計的游戲到關注並重視幼兒的自發游戲。

方法:「對比-感受」法

對比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和幼兒自己發起的自主游戲,找到幼兒在其中的狀態和表現的不同。

鼓勵教師給幼兒創造更多自主游戲的機會,感受自發游戲對於幼兒發展的意義,體會幼兒主動學習過程與內涵。

要點二:解決角度的問題,幫助教師轉變觀察視角

目的:讓教師從找出幼兒存在的不足轉向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意義。

方法:「拍攝-發現」法

在日常工作中嘗試關注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通過觀察與分析,發現幼兒有意義的自發游戲行為。

利用現代化手段,自己嘗試拍攝幼兒自發游戲行為的或照片,幫助自己客觀、細致地分析幼兒自發游戲行為中的意義和價值。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或研究內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一些幼兒在自發游戲中的相關表現和特點。

要點三:解決思路的問題,幫助教師制定觀察計劃

目的:促使教師從隨機觀察轉向有目的、有依據的觀察。

方法:「計劃-捕捉」法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研究內容或班級重點活動,確定自己的觀察目的。

根據觀察目的大致確定觀察的對象、內容、時間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班級觀察計劃。

根據幼兒的需求和班級工作的需要,將有目的的觀察與隨機觀察結合起來,以便捕獲更多、更全面、更有意義的幼兒主動學習與發展的信息。

要點四:解決技術的問題,幫助教師選擇觀察方法

目的:讓教師在利用已知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綜合-探索」法

收集相關資料,學習實用、簡單、易操作的觀察方法。

根據觀察目的,綜合利用多種觀察方法,為自己收集到更多有意義的信息服務。

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和情境,探索適合自己的、方便可行的觀察方法。

要點五:解決載體的問題,幫助教師改進觀察記錄

目的:幫助教師將開放性的觀察問題和結構性的記錄表格結合起來使用。

方法:「開放-結構」法

在口袋裡裝上便箋紙,用只言片語或關鍵詞等,隨時記錄下幼兒的動作、語言、表情及幼兒之間的對話。

根據觀察目的,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方便自己有針對性地記錄下想要了解的信息。

根據觀察目的,梳理出幾個關鍵項目(維度),設計出簡單的、結構性的觀察記錄表格,方便自己對幼兒的諸多行為進行歸類、分析和判斷。

要點六:解決解釋的問題,幫助教師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幫助教師依據理論找出關鍵價值點,形成自己對幼兒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


方法:「分類-整合」法

參考兒童發展文獻資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或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兒童發展指南與評價指標,為自己更加科學、客觀地解釋觀察資料提供依據。

依據自己的觀察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對所記錄的各種信息進行分類、整合,並嘗試進行簡單的解釋。

在反復體驗和嘗試的基礎上,總結、梳理出自己對幼兒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進行解釋的線索或分析的框架,逐漸形成自己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現狀的科學評價。

要點七:解決成長的問題,幫助教師學會在反思中轉變觀念

目的:幫助教師以尊重的態度理解幼兒自然出現的特點及行為,學會以幼兒為師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方法:「反觀-調整」法

學會正視和接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行為,即使在成人看來是有問題的行為,學會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透過幼兒的自發游戲行為,反觀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幼兒產生的影響。

藉助對幼兒自發游戲的觀察,反思自身教育觀念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找到原因,調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帶著主動觀察、有目的觀察、連續觀察的意識,在反復嘗試、體驗、反思和調整中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② 如何對幼兒的角色游戲進行評價

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為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 角色游戲是按兒童的意願進行的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不幹擾幼兒游戲的進行為原則,要盡量保持幼兒游戲的自然狀態,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 教師對幼兒角色游戲的評價應面向全體幼兒,不管幼兒今天的表現是優秀還是不理想,都應指出,表揚或指正。講評的時候不能單一的講某某某是怎樣進行游戲的。最好讓幼兒將游戲在全班面前再一次的展現,讓其他幼兒來評價或講述。 這樣幼兒也參與了游戲的評價,打破了以往教師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有機的將教師和幼兒進行互動。教師是幼兒游戲評價的支架,幼兒是游戲評價的血肉,評價的價值與否不單考驗了教師的組織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游戲的水平和幼兒對游戲的真正理解。

③ 怎樣評價幼兒園的游戲活動

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
游戲的評價內容可隨游戲發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戲新主題時,可側重評價角色扮演的語氣、動作、表情、性格特徵等;到游戲後期,可側重評價游戲是否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3.
由於受人員、時間限制,每次的評價內容不能太多,可根據需要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若面向大多數幼兒,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評價內容;若面向個別幼兒,可選擇多項評價內容。4.
抓住游戲的共同價值和特殊價值來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價值(主要表現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們的特殊價值(主要表現在游戲的技能上),這樣在評價時就不會眉毛鬍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評價幼兒游戲應自然地伴隨幼兒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可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可以是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全面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
日常評價——伴隨著幼兒每天游戲而進行,以便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階段評價——結合幼兒每一階段游戲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了解教育的成效,並為教師定下階段游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全面評價——為了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游戲水平的總體情況,教師往往要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後進行全面評價。
專題評價——針對某一項評價指標,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的游戲發展情況。
評價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無論選擇哪種評價形式,都不是為了把幼兒分等,而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看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以無意注意為主,游戲往往依賴玩具、材料進行,因此,評價應藉助有關的場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評價應貫穿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等游戲結束後再進行評價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戲後的評價應少採用。此外,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聯合或協作的游戲較少,所以教師評價面向小組和整體的評價較少,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幼兒的情況,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個體評價。對游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直接互評為主,少用討論式的評價。
中班——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游戲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豐富,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游戲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戲開始發展。因此,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針對每次游戲的要求,靈活地採取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評價,也可直接講評與幼兒討論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你玩的是什麼游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和誰一起玩?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游戲中有哪些困難等。
大班——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越來越精細、完整,體驗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合作游戲逐漸開展,評價能力不斷增強,獨立性逐漸增強,相互影響力增大,游戲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有些評價的方式、方法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組或全班集體評價為主;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進行,更多的是採用討論式的評價;除進行自我評價外,還可以評價他人的游戲情況。在游戲評價前,可事先交代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經驗體會,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你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誰幫助你解決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怎麼做?
切忌把幼兒對游戲的自由討論變成教師對幼兒游戲與行為好壞評價判斷,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
角色游戲——可以結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方式,引導幼兒根據不同主題、不同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如:以評選「最佳營業員」、「最佳顧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媽媽」、「最好的醫生」等形式進行評價。
結構游戲——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建構成果,進行現場評價。以幼兒參觀、談話、家長觀賞、讓幼兒自我介紹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進行評價。每次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要找出建構物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表演游戲——可建築游戲場景、道具,請幼兒扮演角色,再現某一段對話或某個動作、語氣、語調,從而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游戲開始前,通過評價,讓幼兒明確此次游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
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深入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了解本班幼兒游戲水平和特點的整體情況,掌握每個幼兒個體的具體特點,進行有效地評價。了解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戲主題的選擇、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戲的常規、游戲情節的發展、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中

④ 探討如何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評價

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 游戲的評價內容可隨游戲發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戲新主題時,可側重評價角色扮演的語氣、動作、表情、性格特徵等;到游戲後期,可側重評價游戲是否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3. 由於受人員、時間限制,每次的評價內容不能太多,可根據需要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若面向大多數幼兒,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評價內容;若面向個別幼兒,可選擇多項評價內容。4. 抓住游戲的共同價值和特殊價值來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價值(主要表現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們的特殊價值(主要表現在游戲的技能上),這樣在評價時就不會眉毛鬍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評價幼兒游戲應自然地伴隨幼兒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可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可以是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全面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 日常評價——伴隨著幼兒每天游戲而進行,以便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階段評價——結合幼兒每一階段游戲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了解教育的成效,並為教師定下階段游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全面評價——為了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游戲水平的總體情況,教師往往要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後進行全面評價。 專題評價——針對某一項評價指標,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的游戲發展情況。 評價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無論選擇哪種評價形式,都不是為了把幼兒分等,而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看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以無意注意為主,游戲往往依賴玩具、材料進行,因此,評價應藉助有關的場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評價應貫穿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等游戲結束後再進行評價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戲後的評價應少採用。此外,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聯合或協作的游戲較少,所以教師評價面向小組和整體的評價較少,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幼兒的情況,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個體評價。對游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直接互評為主,少用討論式的評價。 中班——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游戲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豐富,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游戲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戲開始發展。因此,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針對每次游戲的要求,靈活地採取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評價,也可直接講評與幼兒討論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你玩的是什麼游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和誰一起玩?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游戲中有哪些困難等。 大班——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越來越精細、完整,體驗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合作游戲逐漸開展,評價能力不斷增強,獨立性逐漸增強,相互影響力增大,游戲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有些評價的方式、方法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組或全班集體評價為主;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進行,更多的是採用討論式的評價;除進行自我評價外,還可以評價他人的游戲情況。在游戲評價前,可事先交代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經驗體會,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你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誰幫助你解決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怎麼做? 切忌把幼兒對游戲的自由討論變成教師對幼兒游戲與行為好壞評價判斷,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 角色游戲——可以結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方式,引導幼兒根據不同主題、不同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如:以評選「最佳營業員」、「最佳顧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媽媽」、「最好的醫生」等形式進行評價。 結構游戲——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建構成果,進行現場評價。以幼兒參觀、談話、家長觀賞、讓幼兒自我介紹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進行評價。每次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要找出建構物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表演游戲——可建築游戲場景、道具,請幼兒扮演角色,再現某一段對話或某個動作、語氣、語調,從而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游戲開始前,通過評價,讓幼兒明確此次游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 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深入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了解本班幼兒游戲水平和特點的整體情況,掌握每個幼兒個體的具體特點,進行有效地評價。了解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戲主題的選擇、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戲的常規、游戲情節的發展、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中的品德行為、幼兒對游戲的情感或態度等。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有選擇、有側重地觀察、了解,並進行評價,切忌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評價者,不是要直接面對幼兒去評價幼兒游戲的好或差,而是要以自己的積極態度和興趣去影響幼兒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游戲。 游戲結束後,教師要營造一種良好的評價環境,以平等身份與幼兒共同討論、評價游戲的過程與效果,共享成功的喜悅。

⑤ 幼兒游戲活動評價怎麼寫

其實活動的評價最主要就是小朋友的反饋,那如果小朋友開心的話,活動評價比較容易出現。

⑥ 幼兒游戲集體評價

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指標進行評價。
游戲的評價內容可隨游戲發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戲新主題時,可側重評價角色扮演的語氣、動作、表情、性格特徵等;到游戲後期,可側重評價游戲是否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3.
由於受人員、時間限制,每次的評價內容不能太多,可根據需要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若面向大多數幼兒,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項或兩項評價內容;若面向個別幼兒,可選擇多項評價內容。4.
抓住游戲的共同價值和特殊價值來評價。教師在評價時,既要看到它們的共同價值(主要表現在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們的特殊價值(主要表現在游戲的技能上),這樣在評價時就不會眉毛鬍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評價幼兒游戲應自然地伴隨幼兒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可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可以是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全面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
日常評價——伴隨著幼兒每天游戲而進行,以便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問題,提高游戲質量。
階段評價——結合幼兒每一階段游戲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了解教育的成效,並為教師定下階段游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全面評價——為了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游戲水平的總體情況,教師往往要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後進行全面評價。
專題評價——針對某一項評價指標,了解全體或個別幼兒的游戲發展情況。
評價所採用的形式和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無論選擇哪種評價形式,都不是為了把幼兒分等,而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更好地幫助每個幼兒,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看幼兒通過游戲活動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小班——幼兒思維具體形象,以無意注意為主,游戲往往依賴玩具、材料進行,因此,評價應藉助有關的場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戲的口吻進行評價。評價應貫穿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等游戲結束後再進行評價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戲後的評價應少採用。此外,小班幼兒以平行游戲為主,聯合或協作的游戲較少,所以教師評價面向小組和整體的評價較少,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幼兒的情況,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個體評價。對游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直接互評為主,少用討論式的評價。
中班——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游戲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豐富,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游戲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戲開始發展。因此,評價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針對每次游戲的要求,靈活地採取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進行評價,也可直接講評與幼兒討論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如:你玩的是什麼游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和誰一起玩?最開心的是什麼事?游戲中有哪些困難等。
大班——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越來越精細、完整,體驗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合作游戲逐漸開展,評價能力不斷增強,獨立性逐漸增強,相互影響力增大,游戲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有些評價的方式、方法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組或全班集體評價為主;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進行,更多的是採用討論式的評價;除進行自我評價外,還可以評價他人的游戲情況。在游戲評價前,可事先交代評價的內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經驗體會,發表各自的意見,如:你在游戲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誰幫助你解決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怎麼做?
切忌把幼兒對游戲的自由討論變成教師對幼兒游戲與行為好壞評價判斷,更不能變成一種說教。
角色游戲——可以結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方式,引導幼兒根據不同主題、不同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如:以評選「最佳營業員」、「最佳顧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媽媽」、「最好的醫生」等形式進行評價。
結構游戲——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建構成果,進行現場評價。以幼兒參觀、談話、家長觀賞、讓幼兒自我介紹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進行評價。每次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要找出建構物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方法。
表演游戲——可建築游戲場景、道具,請幼兒扮演角色,再現某一段對話或某個動作、語氣、語調,從而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游戲開始前,通過評價,讓幼兒明確此次游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
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深入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了解本班幼兒游戲水平和特點的整體情況,掌握每個幼兒個體的具體特點,進行有效地評價。了解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戲主題的選擇、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戲的常規、游戲情節的發展、游戲中的創造性、游戲中的品德行為、幼兒對游戲的情感或態度等。教師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本次游戲的評價內容,有選擇、有側重地觀察、了解,並進行評價,切忌面面俱到,眉毛鬍子一把抓。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評價者,不是要直接面對幼兒去評價幼兒游戲的好或差,而是要以自己的積極態度和興趣去影響幼兒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游戲。
游戲結束後,教師要營造一種良好的評價環境,以平等身份與幼兒共同討論、評價游戲的過程與效果,共享成功的喜悅。

⑦ 如何評價幼兒的游戲行為百度文庫

已經下載了。 自己看看吧

⑧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評價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評價

一、保持新情境進行評價。

在角色游戲中,我較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對於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富有創新的行為、結果,通常採用保留現場進行評價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櫥窗擺設上,剛開始幼兒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亂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卻把從商店買來的小狗玩具和電視機擺在了櫥窗上,兩個娃娃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在收玩具時,我讓幼兒保留了這一現場。通過對比討論,肯定了櫥窗裝飾的結果。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不斷地想出各種方法,讓娃娃家變得溫馨些。如「我買一籃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帶來!」、「我買一盤水果擱那!」、「我們做一台VCD放在電視旁邊!」教師抓住了這一小小的創新,啟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豐富了游戲情節,使幼兒在一種直觀、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參與評價,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創意進行過程中評價。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完美地設計角色游戲的全過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兒一起玩,在玩中指導。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隨機評價的方法,特別要靈活地抓住游戲中有意義的小事。及時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戲時,「經理」聽到一幼兒說:「我剛才坐公共汽車來吃,那司機也很想來吃肯德基,可惜沒空,等會,我給他送去算了!」一句話啟發了「經理」,他馬上成立了一個送貨上門「熱線電話」,只要打電話,不論多遠都送,還主動為幼兒園的小朋友送去可愛的小禮物,「生意」也因此「紅火」起來。我把這件事告訴大家,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的關注。這件本來是一個孩子游戲中的事,經過評價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說:「我們也要送貨上門!」,「我們要買一送一」,「我們要免費為醫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兒從這件事中學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關心別人,積極動腦筋就會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質,並能在以後的游戲中得到發揚。隨機評價,變點滴小事為有意義的事,閃光點轉眼變成閃光片、閃光面,給全體幼兒以良好影響。

三、以發散性問題促進幼兒自主評價。

幼兒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得有主見,是非觀念也逐漸明確和增強,可引導他開展討論,在討論中尋找答案,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又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我班幼兒小班的游戲中沒有出現醫院游戲,到了中班才有醫院,結果「醫生」給每一位來訪的「病人」,一聲不響就給「病人」打針。我讓孩子們討論到底應該怎樣給病人看病,孩子們積極性可高了,有的說:「要先問哪不舒服?」「要用聽診器先聽!」「要先掛號」「可以吃葯,不用打針」「如果針打錯了,會死人的!」幼兒各持己見,最後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不但產生了新的玩法,發展提高游戲,而且增強了孩子們的是非觀念,也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見,討論也是一種評價游戲的有效方法。

⑨ 幼兒的行為觀察與評價

葉子
關注
幼兒行為觀察與評價分析
2019-03-08 閱讀4035
幼兒行為觀察分析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通過觀察分析幼兒行為,教師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

首先,國培班主任為學員們介紹了進行本次培訓的專家伍香平博士。伍老師來自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很多年,熱情洋溢的她,深受學員們的歡迎。

常見的幼兒行為類別:身體動作類、情緒情感類、人際交往類

身體動作類(異食癖、吸吮類、失控類)

情緒情感類(情緒類、情感類)

人際交往類(自我類、人際類)

行為的特點與原因分析

幼兒游戲觀察的核心要素

教師在觀察中,要客觀的敘述自己觀察的情景,真實記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進行觀察與分析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者角色,總結下來就是:管住手、閉上嘴、睜大眼、仔細寫。

觀察記錄的方法:非結構化觀察和結構化觀察

教師記錄的方式有視頻錄像、文字記錄和圖表記錄

幼兒行為產生的原因:遺傳、環境和自我

觀察分析幼兒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基礎,也是進行科研工作的需要,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學習並掌握觀察的技巧,以專業的知識為依託進行分析,找出幼兒出現這種表現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本次培訓讓我對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有了明確的認識,通過觀察分析真正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

更新於 2019-03-08
送花

打賞
投訴
閱讀 4035
0

精彩評論

期待你的美評...
沒有更多評論了

葉子
邀請你來美篇看他更多美文
關注
更多作品
查看主頁
熱門推薦

評論
點贊
分享

⑩ 幼兒游戲有哪些行為表現

幼兒游戲主要是為了鍛煉幼兒的一個大腦發育,然後還有一些關於幼兒的,例如說是表情,還有生活等情況。也能夠達到一個益智。